第十四章 「在爱里生根」

卷三 基督那测不透的丰富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弗三17)

现在我们要来思考第十七节的最后一句话,那就是,「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也可以译成「叫你们在爱里生根立基」。使徒告诉我们这是必要的,好使我们能明白基督的爱。这也是使徒为以弗所信徒祷告的一部分。我们继续研读的时候,必须记住使徒对这些人最大的期望是,他们能认识主耶稣基督自己。他盼望他们首要寻求的不是祂所赐的福气,甚至也不是圣洁,而是主自己。一切的圣洁,成圣,各样的福气,以及基督徒生活中的一切光景,都是我们亲自认识主,与祂交通之后产生的结果。

这是「基督住在你们心里」最主要的意义。我最大的雄心不是成为一个好人,甚至也不是成为圣人。别的宗教也有圣人,例如佛教,犹太教。基督徒信仰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们的圣洁乃是因认识基督,从我们与祂的关系中产生的。所以从某方面看,我们甚至不应该说到「加深灵命」,而应当说到加深我们对祂的认识和对祂的爱。作到了这些,我们的灵命自然会进深。所以使徒这里的意思是,基督若住在我们心里,结果乃是我们的爱心「有根有基」。请注意他提到这些事的次序。若任意加以更换是很危险的。

基督因我们的信住在我们心里所产生的第一个结果是,我们的爱心得以「有根有基」。保罗并没有说,我们应该在神的爱里有根有基,那是后来的事。此处强调的是,我们自己的爱心有根有基。换句话说,爱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言行、经历中主要的因素。显然若离了祂的爱,我们里面就没有爱。「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基督徒生命从一开始就必然有爱。一个人若相信神儿子来到世上,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他就不可能不生出一丝对祂的感激之爱。使徒已经在第一章和第二章里讨论到了这方面的真理。此处第三章里,他关心的是一种更深邃、更恒久的爱,他特别说到我们对祂的爱,而不是祂对我们的爱。因此这里的主题是我们对神的爱,对主耶稣基督的爱,对主内弟兄姊妹的爱,对基督徒事工和活动的爱,也就是对一切有关「耶稣里的真理」之爱。

为了强调基督徒生命的特质是爱心,使徒采用了两个画面,「有根」「有基」。第一个画面立刻使人联想到一棵树;第二个画面则使人联想到一座建筑物。使徒采用这两个比喻是有用意的,我相信他这样作是因为这两个画面有某些类似之处,也有某些迥异之处。显然两者的中心思想都是它的恒久性。可是两者之间也有很微妙的差异。这两个画面的类似之处就像一棵大树与一座宏伟的建筑物之间的类似处一样,也就是它们都是坚固的,长远的,耐久的。「有根」的意思是「深深扎根」。我们不要只想到一棵小树苗,狂风一吹就被连根拔起。不妨想像一棵大橡树,它的根牢牢植在地底下,盘根错节,矗立不摇。我们想到的是一棵百年老树,历经风霜,看来似乎会永远屹立在那儿。另一个画面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座摩天大楼,耸立在坚固的根基上。你站在一旁仰首观望,会因它的稳固而叹为观止。

同时这中间也有一些差异,否则保罗也不会采用这两个画面。他如果只想强调稳固和持久性,那么单单用建筑物的比方就足够了;可是使徒又用了树的比喻。你观察一棵树的时候,不仅注意到它的坚固和持久,并且会意识到它的活力,生命力,和它的成长。不但如此,树有一些特质会给予我们深刻的印象,是建筑物所没有的。它代表了生命,活力,和精力。它含有从活跃的本质所萌生的祝福。建筑物却没有这种特质。一座房子可以代表力量,足以应付从四面八方来的压力和影响力;可是那里面没有生命,没有活力,也没有成长的潜力。它是固定的,耐久的。所以我们要更详细地来检视这两个画面,以把握使徒的教训。

这不是保罗头一回将两种观念相提并论。其实他想到教会的时候,似乎常常脑里会浮起这两个画面。让我们翻到哥林多前书第三章第九节,使徒在那里勉励哥林多信徒,「你们是神所耕种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他们是神所「耕种的田地」,是神的农田,但也是神所建造的房屋。使徒也说他认为自己是农夫,也是建筑工人。他要将有关教会和基督徒生活的真理向他们阐明时,若只采用一种观念而舍掉另一种,则似乎有所不足。严格说来,他在告诉我们基督徒生命中的爱心本质时,也是用两种观念来说明。单单一个画面是不够的。

第一个画面是在爱里「生根」。再来思想一棵大橡树和它的根。观察它的树身,它的力量,和纠缠盘绕的树根。每一支根都饱含着泥土。你若想推倒这棵树,非得连这一大片泥土一块拔起不可。但由于它根扎的深,要连根拔起并非易事。根据使徒的说法,这也是基督徒的写照。那是他对一个成熟基督徒生命中的爱心之描述。让我们再提醒自己一次,使徒此处是在为已经成为基督徒的人代祷,他们已经相信了,已经受了圣灵的印记。可是他们必须离开道理的开端,经历成熟的基督徒生命。这种生命应该引人羡慕,就像一棵大树那样令人瞩目。如果你走在森林中,忽然看见一株枝叶茂密的大树,你会忍不住驻足叹道:「多么壮观阿!多美丽阿!」使徒祈求神,叫以弗所信徒也能这样。

这个画面传达的观念是,爱是我们基督徒生命成形、生长的沃土。所有帮助我们长成健壮基督徒的营养,都是从这片爱的沃土而来的。我们要在它里面生根,树也是这样获得大部分的营养。它从土壤里吸取有机物质,营养,和各种其它东西。透过根的网状组织,它的需要得以满足;营养被输送到树干,然后送到树枝和叶子中。如此一棵树的生命得以维续。使徒说,培养我们基督徒生命的沃土乃是爱。只有爱能建造基督徒的生命,并且使它变得好像基督自己的生命。基督徒的意思就是像基督的人,我们应该「效法祂儿子的模样」(罗八29)。要不断把这个真理放在面前。不要只是消极的以为自己不过比以前好一点,或者比别人好一点。我们要仰望祂,学像祂。籍着生命的更新,我们有了祂的样式,并且一天比一天更像祂。要变得像祂,惟一的方式是扎根在爱心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茁壮,表现出匀称和均衡,这也是一棵宏伟大树最突出的特色。只有当我们扎根在爱心里时,我们才能展现这些荣耀,并且成为别人的喜乐和福气。

基督徒生活真正的力量是来自爱。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代常常把爱视为一种软弱的、松软的、感情用事的东西。其实爱是非常强韧的。「爱情如死之坚强」(歌八6)。确实,爱情比死亡还坚强。没有什么比真正的爱情更坚强的。在这里我们看见了真正的爱和纯粹的感情主义或情感本位之间的差异。后者往往是容易感伤的,脆弱的,软弱的,缺乏能力去采取行动。然而爱情却是世界上最强大、最有力的影响力。

我们可以用某些对比来强调此真理。根据新约的教训,使我们成为强壮基督徒的,不是知识,而是爱心。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八章说了一句值得记念的话:「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八1)。这是最重要的区别。不要忘了,说这句话的是使徒保罗,他是教会历史上最杰出的教师,他一向主张基督徒应该有知识,应该在知识上长进。这样的一个人论到所有人时却说,「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方式来强调这个区别。从某方面说,整卷哥林多书信是在区分知识与爱心的差异。使徒写下这卷书信是因为当时哥林多教会里有分争,有异端,以及层出不穷的困扰。他一一对付这些问题。可是我们若仔细读他针对个别问题所提供的答案,会得到一个结论——哥林多人用知识取代了爱心的地位。他们把知识当作基督徒生活中最重要的事。那是一个很有恩赐的教会,圣灵赐给他们许多属灵的恩赐,可是他们却走偏了路,因为他们把爱心遗忘了。若离了爱,而把其它的东西放在首要地位上,或以其它东西为基础,就必然会走偏路。我们若把理性的知识放在最前头,它就可能膨胀起来,以致于摧毁了一切。我们若把属灵的恩赐放在第一,它也会使我们自高自大,引起分争,毁坏了一切。爱心是基础,爱心是土壤。知识不能被当作基础。当然,知识是绝对重要的,没有知识就没有成长。但从基督徒的观点看,知识不仅限于智能的范畴,因为基督徒的知识是涉及到那位人子的。所有教义的目的,一切训诲的价值,都在于把我们带到救主耶稣基督这位人子面前。

我再度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历来教会中有许多人堕入这个危险中。这个陷阱并不会困扰一些自称是基督徒的人,因为他们的立场本来就已经错误了。另外有些人清楚知道我们应该拥有知识,圣经也如此鼓励,所以他们就开始追寻知识。这时魔鬼就会趁虚而入,把知识变成纯粹智能上的东西。结果是他们的头脑里装满了知识和教义,他们的心却像石头一样又冷又硬。他们非常干枯,而不像一株枝叶茂盛的大树。真正基督徒的知识乃是涉及那位人子的知识,因此它必然导出爱心,因为祂自己就是爱。「神就是爱。」基督是爱的具体表现。所以认识神就是认识基督,这种认识必然导向爱心。如果我们所宣称的知识不能在我们的生命中带来更大的爱,我们最好仔细反省一下。徒有知识而没有爱心,就会成为圣经所谓的「任意妄为」「自高自大」的人。它使我们盲从权威,使我们变得吹毛求疵,固执不化;这是非常有害的。

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重复了同样的教训。第二节说,「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不论我们的知识有多渊博,若没有爱,就什么也不是。同一章第八节说,「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第九节则说,「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只是一部分,即使我们穷尽一生精力,所能看到的极致,也不过像「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

因此我们要明白,知识的目的是将我们导向爱心。这也一直是基督徒生活最好的测验。主耶稣在登山宝训里说,「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五48)。祂所说的完全就是指爱心。祂说神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祂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神用这种方式彰显祂的爱,好让我们明白我们也必须去爱。主耶稣说,外邦人也爱那爱他们的人,但是问题在,你能向恨你的人行善吗?这是神爱人的方式,我们也当效法祂的爱。「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那是沃土,是惟一的养料,可以建立我们,使我们强壮,使我们看起来好像主耶稣基督的代表,复制了祂自己的生命。

更进一步说,只有爱能给我们真正的能力,去活出基督徒的生命,去工作,去劳苦。这是圣经一贯强调的。以斯拉勉励同胞重建被毁坏的耶路撒冷时,曾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因靠耶和华而得的喜乐是你们的力量」(尼八lO)。在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爱更能激发我们的动力。我要再度强调爱与感性之间的不同。一个感性的人可以靠着椅背,享受转瞬即逝的刺激。他可能一时觉得很快乐,然后再等待下一次的刺激;他本身什么也不作。爱却给人动力,激发人采取行动,鼓舞人出去作一些事。

使徒保罗在加拉太书里陈述了同一个真理,「原来在基督耶稣里,受割礼不受割礼,全无功效,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加五6)。他几乎每一次提到信心时,都必然同时提到爱心。确实,信、望、爱三者是牢不可分的,好像一个荣耀的三元素连体。所以在以弗所书第三章里,保罗说了基督因我们的信住在我们心里之后,他立刻就提到爱。他这样作,因为信心是靠爱工作,由爱得到动力,信心的生活乃是被爱所激发的生活。我们记得这是指我们对神的爱,对弟兄的爱,对事工本身的爱。

让我举例说明我的意思。一个人可能因为职责所在或者因轮到他而不得不讲道。他可能只因这缘故而获得力量。可是这是一份艰难的工作,是一个艰巨的责任。然而他若被爱所激励——对神的爱,对基督的爱,对灵魂的爱,情形就不一样了。「生发仁爱的信心」

让我们用旧约里一个美丽而动人的例子来阐释这个主题。我要指出的重点是,只有爱能带给基督徒生活能力和力量。知识能给人头脑的常识,纯知性的观念,但我们需要的是爱所提供的活力。从雅各的故事可见一斑。他为了逃避哥哥以扫的忿怒而离家,投奔母亲的娘家,而与舅舅拉班和他的家人同住。在那里他爱上了表妹拉结,要求娶拉结为妻。可是他受了拉诓骗,强将拉结的姐姐利亚许配给他,并订下条件:他若要娶拉结,就必须再替拉班工作七年。接下去创世记的记载非常有趣:「雅各就为拉结服事了七年,他因为深爱拉结,就看这七年如同几天」(二十九20)。如果你在期待一件东西,七年一定看起来似乎漫无止境。一个学生若是必须花七年才能完成学业,他一定觉得这一天似乎永远不会降临。如果你有一笔钱,但必须等七年之后才能领出来,你一定会觉得七年真是长不可耐。但是雅各为了拉结,在他看来七年的劳苦工作仿佛只是几天,原因是他深爱拉结。爱能改变一切。爱似乎有一股力量可以缩短对时间的感觉。它使秒,分,小时,日,月,年都变得无关紧要了。爱有它自己的时间表,因为它能产生力量,活力,能力,使人用新的眼光看每一件事。它不计较时间,不计较代价,它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它使每一样东西都有了崭新的面貌。

此外,爱是基督徒生活中一切工作和活动惟一的动机。我们为什么称自己为基督徒?为什么在守主的晚餐时一起擘饼饮杯?为什么相信基督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知道「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爱是神自己的动机。为什么这位永生的,绝对的,圣洁的神要顾念这个悖逆祂、把祂的乐园弄得一团糟的世界?祂为什么不干脆毁灭这个世界,把它投到地狱里?因为祂有着永恒的、不灭的大爱。这是神心中的动机。你若读耶稣的生平,在所有福音书中最突出的就是这一个事实。我们读到祂看着众人,觉得他们好像「羊没有牧人一般」。圣经上用「怜悯」形容祂的地方真是不计其数。「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祂仁慈的举动,祂行的神迹,祂医治患病的,解除人的痛苦,这一切都是因为祂心中的大爱。那爱给祂力量,提供祂动机,也是引祂前进的一股能力。在基督徒生活中,我们也要像祂,跟随祂的脚踪行,效法祂的样式。世界上的人看见我们就看见了祂。所以这应该在我们基督徒生活中的每一个层面上成为主要的动力。

正如稍早提过的,爱也应该是我们过圣洁生活的动机。圣洁生活真正的动机乃是为了讨神喜悦,因为祂恨恶罪。我们不可以自己订下很低的圣洁标准和道德规章,然后吹嘘说,我总是遵行神的话,符合祂的标准。这不是基督徒的样子。世界常常用这种方式行动。过圣洁生活惟一的真正动机乃是,我若不圣洁,就会使神忧心,就冒犯了祂。我的心愿应该是讨神喜悦,不单单遵守祂神圣的律法,并且使神和主耶稣基督喜悦。这应该是我一切行动和活动的动机。可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事实却常常不是这样。那些在教会生活中非常忙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动机。大半时候是为了高举自己的名,为了自己的名声、重要性、成功而作。但这不符合我们崇高的呼召。我们的动机应该是爱。

使徒保罗是最好的例子。圣经描述他为一个不屈不挠的传道人,周游各地,跋山涉水,不辞辛苦地教导和传道,屡次遭人苦待、羞辱。为什么他甘心情愿忍受这一切?他在哥林多后书里提出了答案:「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五14)。基督的爱在他里面。他和基督一样,看见了人在罪中的景况。他知道基督为他成就的事,这在他心里产生了类似的爱。他扎根在基督的爱里,这是他整个经历的基础。这是驱动他的力量,是他的动机,除此没有别的。我们也应该以这种方式来代表祂,使祂的名得荣耀,并且在祂的眼中蒙悦纳。

在爱里生根还有进一步的含义。它是消极的,但是也很重要,而且已在前面暗示过了。我们一切的工作和活动若未在爱里生根立基,就毫无价值。也许你觉得这样说似乎太激烈或太极端了,但这并不是我的话,而是使徒保罗说的。他告诉我们,「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你可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演说家,你可能雄辩滔滔,使人人听了心悦诚服;可是若没有爱来管理你的所言所行,你就好像鸣的锣响的钹一般。他又进一步说,「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这番话听来惊人,却是真理。这是因为基督徒的生命本来就是一个学像基督的生命,祂里面的一切都是以爱为源头。我们也应当如此。审判的那日将是启示的一日,也是惊讶连连的一日。以前看来很伟大的,到时可能显得一无价值;本来我们不屑一顾的事物在神大爱的光照下却似乎珍贵无比。我们将会发现自己的判断和观念与事实有多么大的出入!

这不只是使徒保罗一个人的教训,主耶稣也教过同样的真理。根据祂的话,我们判断一个行动时,不是凭外表,而是凭产生它的动机和里面爱的成份。这也是「寡妇的两个小钱」这个故事的真义。若依数量看,那不过是两个小钱,但它表达的是她心中的爱,在神眼中这比千万金银更宝贵。她把一切养生的都献上了,她付出她的爱,显露了她的心愿(可十二41—44)。同样的原则亦见于路加福音,那里叙述主耶稣如何进到法利赛人西门的家里。西门没有给祂水洗脚,也没有用油膏祂的头。西门未用惯有的礼节接待祂。他是一个法利赛人,对主认识有限。他也许对主有一点兴趣,但他不认识主,不相信祂,也不爱祂。然而他愿意请耶稣到家里来,与他一起吃饭。这时城里一位妇人,也是一个罪人进来,俯在耶稣脚前。她用眼泪洗耶稣的脚,又用头发擦干,并抹上香膏(路七36—50)。在主的眼中,她的泪水比昂贵的香膏更珍贵。祂的脚被她发自内心的泪水所膏抹,其价值远胜头被珍贵的香油膏抹。在祂的眼中,任何事物若不是由内心的爱出发,就一无价值。

基督徒并不是一个仅仅为了职责在身而不得不去执行一项事工的人。他乃是「在爱里生根」的人。就像主一样,他的动机是由爱发源。他也被爱所激动,受爱所管理。他无法抑制爱的催促,他不得不如此。耶稣因着信住在他心里,他的信心就扎根在爱的沃土里,从爱的源头吸取宝贵的营养。于是主耶稣自己的样式就成形在他里头。但愿神开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见这一切。愿神赐给我们这种爱,并将它照在我们心里。让我们迫切寻求这爱,胜过寻求一切,因为其它的东西若没有了爱就一无所值,只会带来亏损。求神把我们扎根在祂的大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