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预备迎接客人

卷三 基督那测不透的丰富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弗三19)

我们已讨论过,根据圣经的教训,以及那些对基督的爱有丰富经历的人之印证,虽然我们不能据理宣称拥有这伟大的祝福,但有些方法确实可以帮助我们把自己放在蒙福之路上。记住这一点之后,现在要来看我们实际上当作的事。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去寻求赐福的主,而不是祝福本身。但有一些事是我们必须作的。我越来越相信,很多人在世上活了一辈子,却从未认识基督的爱,只不过是因为他们从未自一般的领域进入到特殊的领域。你必须从一般的领域开始,但它应该将你领入特殊的领域。你若读到一本书,描述某种动人的经历,你大感羡慕,情愿舍下整个世界来换取这经历,可能你却未采取任何行动,这样又有什么用呢?我们必须像那个税吏长撒该一样,把自己放在蒙福之路上。

第一个原则是,规律地读神的话语。神赐下话语是为了将祂自己启示给我们。从某方面说,圣经的中心目标就是启示主耶稣基督。旧约和新约都是如此。记得主耶稣复活之后,在往以马忤斯的路上,将自律法书、先知书和诗篇起,凡经上指着祂说的话,都向祂那两个困惑的门徒讲明白了(路二十四27、44)。圣经到处都可以看见有关主的话。有一首很熟悉的诗歌提醒我们,圣经是「属天的基督画像,是永活的道」。祂不只见于四福音书,那里描述了祂在世卑微的生活,并且也在使徒书信里屡被提及。它们都提到祂,都是有关祂的启示。所以你每一次翻开圣经,都可以找到祂的踪影。

我们也可能在读经时一无所获。你若只是呆板的读经,或者只是虚应故事,为了交差而勉强去读,就可能获益甚微。你或者有些许的自满和自义,认为今天已读完该读的份量了,但这不是真正的读经。我们读经时,每一分的智力都需派上用场,所有的能力习性都用得着。即使这样还不够;我们仍需要求圣灵的光照和启示。每一次我们打开圣经,在尚未读之前,应该先对自己说话,集中心思,否则我们可能一无收获。不只是圣经,读其它的书也一样。我们可能把一本书摊在面前一两个钟头,却因心不在焉而一个字也没读进去。有时候你专心念五分钟所得的远超过你漫不经心一小时所念的。

没有一本书像圣经这样,需要我们运用所有的力量和能力。所以我们应该问自己这一类问题:我指望从圣经得到什么?我为什么读经?我的目标何在?不要单单说,因为这是神的话语,读了对我们有益。我们得超越此层次,对自己说:这是神的话语,祂透过它与我说话,这是活的道。事实上,历世历代以来,神不断透过祂的话语对圣徒说话。你若读其生平,会发现他们都可以作见证说,他们读圣经时经历到了基督的爱,突然之间祂透过一句特殊的话与他们相逢;祂从圣经中走了出来,他们知道祂在亲自对他们说话。

我们若学会用一种默想、静思的态度读圣经,就会有同样的经历。然而沉思默想并非易事,要专心在所读或所思想的事上,需要努力和操练。至于内在的省思更为困难。根据一般灵修手册上所说的,圣洁生活最终的阶段就是沉思。很少人作得到。所以我们若靠自己去明白基督的爱,会发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神介入我们的软弱中,祂提供了我们祂的话语,指示,教导。所以我们要好好利用这资源,用来寻求神。

例如你读到四福音书时,可以提醒自己那是祂的写照,为的是叫我们看见,祂在世上时是什么情形。然后提醒自己,如今祂仍是一样。我们必须立下心志去寻求祂,寻求认识祂的爱。换句话说,要以期待的灵去读圣经。我们应该带着迫切的心问道,祂是否会亲自对我说话,正如祂透过圣经间接对我说话一样?看过了圣经对祂的描绘之后,提醒你自己,如今祂还是一样,「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那是在祂复活之后见过主面的几位使徒共有的惊奇发现。

启示录第一章对复活的主有一番描述。约翰在那里告诉我们,基督在拔摩岛上向他显现,他大感战兢,直到主将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证明如今祂虽然已在荣耀中,但祂仍和以前一样。要不断提醒自己这一点,不要满足于只对主耶稣存着模糊的印象。我们必须明白,祂是「被杀的羔羊」,是曾受死如今却「长远活着」的那一位。因此我们要寻求祂。神赐下圣经好帮助我们,我们必须把从中读到的运用出来。一个重要的原则是,真正的读经包括思想,默想,预备自己,以迫切的心寻求祂,随时随地寻见祂的面。

接下去当作的是祷告。稍早我强调过同样的原则。我们可能花许多时间在祷告的姿势上,却未真正在祷告。因此「时间表」对许多人而言虽然很重要,但也可能很危险。此处再度看到属灵的指示似乎自相矛盾,一方面教导规律和操练的重要,一方面又指出其中的危险。事实上,我们需要认识自己和自己的需要,以及在某些阶段得避免的事。此外我们也需要传道人的辅助。让我举例说明。现代的农业日益发现这原则的重要。你若想田产丰收,就必须作土壤分析。你先取土壤样本,送到化验室,他们会告诉你,土质的酸度太高、或者碱度太高。然后你就根据此分析耕作农田。你若在碱度太高的土壤里种柠檬,就会躇蹋了土地。如果你的土质是酸性的,就需要增加碱度。有趣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一天你会发现这块地的土质似乎有了改变。所以你不能说,由于第一次化验结果是酸性的,你就一直需要增加碱度。它可能会变得碱性太强,最后你又得加强酸度了。这不表示你作事前后不一,自相矛盾,乃是表明你的聪明。你知道所对付的是生长的过程,而不只是一些统计数字和有机土壤,所以你要针对时机而采取不同的因应措施。对待人的身体也是一样。你也可能过度纠正身体的酸性,以致于得了另一种叫作「碱血症」的疾病,在这种情形下你得服用酸性的药物,以平衡身体的酸碱度。

同一个原则亦可用在属灵生活的领域里。一开始我们可能因为天生的气质而懒散松懈。于是我们觉得有必要采用一个时间表。可是渐渐的,我们成了它的奴隶,最后别人不得不提醒我们忘掉时间表,好经历更多灵里的自由。由于人的罪性,我们就不断从一个极端掉到另一个极端。所以我们必须认识自己,察验自己,省察自己,确定自己没有丧失大目标,就是认识祂和祂的爱。

我认为与祷告相关的事情中,有一件最重要的,就是思想你打算作什么,也就是圣徒所谓的「静思」,意思是你对自己说话,谈论你所正在作的事。我们最大的错误是,从不对自己谈论自己。我们若不了解自己的情况,就开始跟神讲话、向祂祷告,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因为我们可能以完全不真实的态度来到神面前。我们可能觉得遭受到卤莽、不友善、不仁慈的对待;我们心中充满了自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到神那里,向祂求一些事。只要我们停下来分析一下自己,诚实的对自己说话,就会发现我们其实是在极不堪的光景中,真正的问题是在我们身上,我们需要属灵上的管教。这时,我们的祷告就会顿然改观。我们在祷告之前必须省察自己,然后提醒自己将要作什么。要反复思想,并且要思想祂,我们在天上的大祭司。让我们与华滋一同说:

我们默想天上祭司,祂的恩典使我喜乐;
温柔之情充满祂心,夹着慈爱泉涌而出。

这样作,并且明白了自己的真相之后,可以改变我们的祷告。我们应确切地寻求祂,并期待祂的回复。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感恩。我们读到正讨论的这一类经文,或者读到那些认识基督大爱的人之经历,或许会有一种冲动;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要不惜代价去获得它,我必须祷告,不断祈求。但这种态度有错误之处。就像一个小孩,不断向他父母求这求那,却从不知感恩。我们得明白,神喜悦听我们的感恩和赞美。所以使徒在劝勉腓立比人不要忧虑时曾说,「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籍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腓四6)。在我们求神赐下新的福气和益处之前,应该先为我们已经领受的献上感谢。你若相信主耶稣为你死在十字架上,为此感谢祂。你常常这样作吗?这是对我们信心最好的考验。如果有人给了我们一个恩惠,我们会谢他。可是我们既相信主耶稣为我们死,究竟我们有没有常常为此感谢神?你越多感谢祂,越多表达你对祂的爱,就越容易像保罗提到的那样明白基督的爱。我们的祷告生活里包含越祂的赞美和感恩,我们就越明白基督那测不透的爱。

显然我们需要在一切事上讨神喜悦。用人的例子来说明就很容易明白。我们若爱一个人,本能地我们就会想讨他的喜欢。我们越取悦他,他就会越多表达他对我们的爱。就是这么简单。主耶稣自己在约翰福音里说得很透彻:「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十四21)。我们却常常忘记这一点!我们很容易把生活分成几部分。在阅读圣经和一些好书,或圣徒传记时,我看见自己的潜能,于是迫切的为此祷告。可是一旦我面临困境和生活中的难题,我就把以前的期望忘得一干二净。我开始变得易怒,急躁、冷漠,不耐烦。我的思想又回到人的层次,并且开始作出一些不该作的事。结果是我的祷告一无价值。

圣经是一本很实际的书,它让我们看见爱并不是一种模糊的情感。主耶稣告诉我们,要显明对祂的爱最佳之方式乃是遵行祂的命令。我们若要认识祂和明白祂的爱,就必须竭力作祂所吩咐的事。若是在这方面失败,我们就别无借口了。登山宝训,使徒书信,甚至整本新约都是这样教导的。所以我们当勤奋地遵行祂的命令。从消极面说,我们要知道如何避免去作不讨祂喜悦的事。有些事是与祂的本性格格不入的。有人说到「带着基督同行」,我实在厌恶这一类的话。我们无法带着基督同行。问题是我们若作了某些事,祂究竟愿不愿意跟我们在一起。有些事是祂肉身在世上时不曾作的,将来也不会作,因为那在祂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圣经清楚警告我们,不可「叫圣灵担忧」。不但对圣灵如此,对基督耶稣也一样。所以我们要常常想到祂,提醒自己:由于我们是基督徒,不论我们走到何处,或作什么,基督都在我们里面,圣灵也在我们里面。你若切慕祂大爱的彰显,就要避免作你明明知道祂不喜悦的事,祂所憎恨的事,祂不会住在它们里面;这些事曾驱使祂上十字架。当避免它们!

让我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这个例子曾使我个人获益匪浅。它只是一个简单得近乎荒谬的故事,发生在我个人的生活领域里,常常在我面临这种问题时给我一些提醒。

我生长在一个偏僻的农村,村中的人彼此都很熟悉。其中有一个农夫的儿子,他狂热地爱上了一个女孩子,想与她结婚,对方也深爱着他。但是他们必须克服一项障碍:这个年轻人有酗酒的习惯,他每周一次进城时,一定喝得酩酊大醉而归。他的女朋友非常痛恨他这个恶习,已经声明过好几次,只要他沾一滴酒精,她就与他绝交。年轻人每次信誓旦旦,答应再也不喝酒了,可是不久又屈服在试探之下。如此有数年之久,整个村子都在观望,想知道事情最终如何收场。幸好最后是喜剧结束:那个年轻人因为太爱那个女孩子了,终于彻底戒了酒,两人结了婚,婚后生活颇幸福。

这个简单的故事说明了这件事的意义。那个年轻人面对的选择是,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那个女孩子呢,还是到城里与朋友喝酒作乐?他必须在两者之间作一抉择。他对那个女孩子的爱太深了,情愿永远放弃喝酒。所以他赢得了女孩子的芳心,她也愿意以身相许。

有一些事情是主耶稣基督所憎恨所厌恶的,我们可以作一个合乎逻辑的推论:如果我们坚持作这些事,沉溺其中不可自拔,我们就无权指望祂彰显祂的爱。我再提醒你一次,你可以作一个对祂大爱毫无概念的基督徒,但是你若想成为保罗期望以弗所人成为的那种基督徒,就必须不计代价地放弃一切祂憎恶的事。这样你就会发现,主在祂自己的时机来临时会向你露出笑颜,并将祂自己和祂的爱向你显露出来。

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横阻在我们和祂之间的是什么。舍弃它们吧!把它们三振出局!即使它们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但你若心中知道那是你的拦阻,就必须予以铲除。「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丢掉……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丢掉」(太五29—30)。这是主自己的教训。我们一方面要积极讨主喜悦,一方面要避免作任何祂圣洁的眼所不喜悦的事。这并不仅限于某一段时期,而是要经常如此行。

第四个原则是坚持地求,也就是专心的,全心全意的求。耶利米书说,「你们寻求我,若专心寻求我,就必寻见」(二十九13)。重点在「专心寻求」。此外我们也在诗篇中读到,「求你使我专心敬畏你的名」(诗八十六11)。诗人意识到他处境的艰难,所以求神打开他的心,好叫他能专心寻求神。记得主耶稣曾教导说,「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太六22—23)。

在这个领域,没有什么比「瞭亮」的眼睛更重要的了,那是指专心望着一个方向,把视野以外的东西都抛诸脑后,几乎是一种偏执狂。这是许多属神的圣徒共有的特色。或者采用主耶稣自己的教训,记载在路加福音,那里说到一位寡妇,恳切祈求那位「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的官替她伸冤。她一再前来喊冤,最后那个不义的官在不胜其扰之下,只好答应她。主耶稣基督说,我们也可以像那位不屈不挠的寡妇一样,到神面前求。除了祂,还有谁敢这样说?切切地求是必要的。我们都准备好上路了,不要对一些偶发的感觉或偶然狂热的努力感到满足。我们得坚持下去,绝不轻言放弃。

我们必须变得多少像雅博渡口的雅各那样。想想看那个危机四伏的夜晚;再过几个小时他就得面对以扫。想像当时他心中的恐惧和不祥的感觉。他已把家人和牲畜送过河,现在只剩下他一人,突然有一个人出现,开始与他摔跤。雅各知道是神在对付他。他一直撑到黎明,最后他道出了一句万世不朽的话,「你不给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必须培养的——那种专注、恳切的精神,能够毅然说出,「我不容你去!」我们若如此作,祂就会为我们成就各样的事。至于时间的因素则完全让神来决定。套用清教徒古得门(Thomas Goodwin)的一句话——「向神上诉!」效法那位寡妇对不义之官所表现的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精神。

这领我们来到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回应主的接近。我们所面对的是非常敏感、脆弱的事。就好像我们在神的高山上,空气纯净清新,稍有变化即能立刻察知。回应祂的靠近,意思是你留心祂的脚步声,竖着耳朵听。我们往往太忙于读经祷告,忙着作各种我们认为应该作的事,却觉得什么也没发生。其实有很多事发生了,问题是我们太迟钝,或者太忙碌,太疏忽,以致于对四周的变化浑然不觉。

主耶稣刚开始来时可能非常安静、轻柔。圣灵曾被比喻作鸽子,那是所有鸟类里最温柔的一种。那也是我们可称颂的主之写照。祂并不是每一次都展现祂全部的爱。祂可能只显露一点点。人类的爱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表达出来了。眼光可以凌厉严峻,也可以温柔慈爱。眼睛短暂的一闪,可以述尽一切,带来难以言喻的喜乐。主耶稣就是这样对待我们。祂是我们属天的爱人;有时候祂只是微微流露祂的爱。所以我们要寻找爱的踪迹。祂的爱不是以一成不变的方式临到的。祂有各式各样展现爱的方法。不要轻看这些小事。

一旦你感觉到祂爱的指示,即使是极细微的动静,也要立即回应。例如你在读一本书,脑里并未想什么特别的事,突然你感到有一个感动想要祷告。这时最明智的作法就是立刻放下书本,不管它多么吸引人,然后开始祷告。不要想读完那一章再祷告。你若这样,就会发现最奇妙最荣耀的一刻已经过了,再也无法挽回。你感觉祂爱的轻微迹象时,就要立刻回应祂,作祂要你作的事。这样你会发现祂常常向你显现,爱的表示会越来越清晰,明白。有一天,它将在能力和权能中发出荣光。正如寇佩尔(William Cowper)所说的:

有时信徒正吟唱, 忽然惊见大亮光;
是我救主从天降,乘着医治的翅膀。

让我们留意雅歌第五章第一至第六节的警告:

我妹子,我新妇,我进了我的园中,采了我的没药和香料,吃了我的蜜房和蜂蜜;喝了我的酒和奶;我的朋友们,请吃,我所亲爱的,请喝,且多多的喝。

这里我们看到一个新郎,前来敲新妇的门,可是她的反应却是:

我身睡卧,我心却醒;这是我良人的声音。他敲门说,我的妹子,我的佳偶,我的鸽子,我的完全人,求你给我开门,因我的头满了露水,我的头发被夜露滴湿。我回答说,我脱了衣裳,怎能再穿上呢?我洗了脚,怎能再玷污呢?

她的良人在门外,甚至求她开门,但她太疲倦了,懒得起床,沾湿脚去开门。她当然想见他,可是在那一刻她觉得不方便开门接待他。「我身睡卧,我心却醒。」她认出他的声音,但她不愿麻烦起身。这个故事继续下去:

我的良人从门孔里伸进手来,我便因他动了心。我起来,要给我良人开门;我的两手滴下没药,我的指头有没药汁滴在门闩上。

她以为一打开门就会看见他,享受他的爱情。谁知道结果却是这样:

我给我的良人开了门,我的良人却已转身走了。他说话的时候,我神不守舍;我寻找他,竟寻不见;我呼叫他,他却不回答。

雅歌继续描述她如何寻找他。她立刻出门,走遍了大街小巷。人们粗鲁地对待她,打她,但她依旧到处寻找他。感谢神,祂并未永远弃绝她。祂只是教了她一个重要的功课:每一次祂临近时,要抓住机会,立即回应。不要迟延,不要耽搁。为每一个细微的指示感谢祂;跑向祂,接纳祂,回应祂。我们若回应祂每一个讯号,祂会越来越频繁地临到;我们也会发现自己浸浴在祂的面光中,享受祂的拥抱,啜饮祂荣耀、永存的爱。

这里我们发现自己正置身在一个非常敏感、精致的氛围中。愿神以祂的灵,智慧,悟性充满我们,好叫我们能儆醒,对祂的临近保持敏锐,绝不要因为认不出祂的临近或拒绝祂而遭到祂的叱责。别忘了祂对你说的话,「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但愿我们灵魂的屋子里不致于嘈声喧天,以致听不见祂敲门的声音。但愿我们不叫世界的声音遮盖了祂的声音,以致于让祂在门外枯候。让我们留心注意祂的临近,随时预备好,侧耳聆听祂的脚步声,渴望祂的来临。若是这样,祂必然会来到,将祂自己向我们彰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