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活在基督之外的空虚

卷五 光明与黑暗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所以我说,且在主里确实的说,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他们心地昏昧,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都因自己无知,心里刚硬;良心既然丧尽,就放纵私欲,贪行种种的污秽。”

(弗四17~19)

我们现在要来看以弗所书第四章第十七至十九节的话。

我们特别把焦点放在第十七节。

我要提醒你,这里最特殊的事是,我们作了基督徒以后,就成了新造的人,这种更新是世界上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改变,所以我们必须将此铭记于心。基督徒并不是一个决定要在道德上略作改进,或决定加入教会,或决定作这作那的人。一个人成为基督徒是因为他的重生,他有了新性情,是一个新的族类,与以前判若两人。这是保罗在以弗所书这一段经文里指出的第一个原则。他在这一节开始加以运用。他说,要记住你的本相,这样你就会发现有许多事是不可思议的。你再也不会想回顾那些事,因为你如今清楚知道,你已经永远与那些事隔开了。

我们不妨来看使徒实际上所用的字。他一开头用很严肃的方式称呼他们。他要他们注意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所以我说,且在主里确实的见证(另译,中文和合本作‘确实的说’)”。他单单说“所以我说”还嫌不够,又加上一句“且在主里确实的见证”。他用“见证”一词是什么意思?这个词真正的意思是“严肃的吩咐”。这好像是法庭里的作证。你站在证人席上作证的时候,就是见证你所知道的事。这正是使徒的意思。他担心他们会以为他只是在抒发个人的意见,因为当时有一些人(其实现今也一样)毫不在乎地说,那不过是保罗个人的见解,是他个人的想法。所以保罗说:你们不要这样说,这并不是出于我个人狭窄的见解,我也不是因为自己是精通律法的法利赛人就大发议论。不!说话的不只是我,“所以我说,且在主里确实的说。”

他所谓“在主里”,并非指主耶稣是他的见证人,虽然你可以在圣经其它地方找到这类的话,例如“神可以见证”、“在神面前”等。但此处不是这个意思。保罗的意思是,他以在主里的身分作见证;他与主有交通,因此他的嘱咐是有特定权柄的;他可以放胆说,他知晓主的心意,他是以此身分说话的。记得他在哥林多前书第七章指出这中间的差异。他在另一个地方说:这是我个人的意见,不是主说的。他在抒发自己的见解。当他提出个人的意见时,他会清楚告诉我们。但是当他不是表达自己的看法时,他就是“在主里”说话。换句话说,他是以使徒完整的权柄说话。不只是那些伟大荣耀的教义是神启示给他的,如他在以弗所书第三章所言;那些有关我们言行的细节教训也是他从神得来的启示,都带着同样的使徒之权柄。此处他是带着使徒的权柄说话。基督徒是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基督把使徒赐给教会,他们无论说话或教导都带着特有的权柄。他们的话语肯定是得自默示的,他们有从神来的权柄。保罗说:我“在主里见证”。

那么,他见证的是什么呢?他用这么严肃的语气,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醒他们这些是永生神的话语,他究竟要勉励他们什么呢?请留意他首先是从消极面着手。“所以我说,且在主里确实的见证,你们行事不要……”。我们现今的生活太忙碌了,谁都没有时间去想消极的事物。我们只要积极、正面的真理,我们不喜欢对谬误事物的批评。我们总是要积极面。你看出这种虚浮空洞的言谈是如何愚昧吗?此处神透过使徒说话,而我们听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消极的。单单告诉那些生活在现今这个世界和肉体中的人应该作什么还不够,我们都对人的有限知之甚详。我们首先需要受教导,知道我们不能成为什么样子,以及我们不应该作什么。有人认为只要你把理想放在人面前,他自然会依照这个理想改进;这种一厢情愿的说法完全否定了人类的历史,很难想象有人会相信它。此处使徒首先告诉我们不可作什么。究竟是什么呢?

保罗说:“你们行事不要像外邦人。”他的用词实在奇妙,每一个字都对我们有深远的意义。例如“行事”一词:“你们行事不要像外邦人。”这是指整个生活和言谈。我们常常在钦定译本里看到这个词被译成“行事为人”——“只要你们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这是保罗对腓立比人说的话。他又说:“我们的行事为人是属天的(另译,中文和合本作:我们却是天上的国民)”。意思是我们整个生活方式、形态,和生活的细节都是属天的。圣经中的“行事为人”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包括内在与外在的部分。我们必须记住,我们的行事为人不只限于外在,也包括内在的部分。这一点很重要,稍后我会再予以强调,因为根据整个论证,外在的表现是受内在左右。一个人的思想能左右他整个人,他的言行举止透露了他在想什么,因为他的行事显露了他的理念。

然后我们又看到一个饶富意义的词——“从此” ,意见是“从现在开始”或“不再”。“从此你们行事不要像外邦人”(译注:中文和合本作“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意思是从今天开始。此处保罗立刻介绍给我们一个教义。他说,我告诉你们,我在主里见证说,你们再也不要像外邦人那样行事。你察觉这里的暗示吗?你们以前是那样子,但现在不要再重蹈覆辙。为什么?因为你们里面已经有了惊人的改变。因此从某方面而言,“从此”一词等于含括了整个福音的信息。“从此”告诉我们的是:我们都有过去,那是一段尚未更新的生活;然而“从此”——情形已全然改观;如今我们有崭新的前途,与过去截然不同。你瞧!保罗立刻在此告诉我们,一个彻底的改变诞生了。基督徒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再来看保罗下一个用词。钦定本是,“从此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其他的外邦人。”修订版(Revised Version)并无“真他的”一词。这纯粹是文件纪录的问题,似乎最古老、最有权威的抄本都没有“其他的”一词。其实这中间并无多大的区别,因为不论如何,保罗的意思都是:你们这些以弗所的基督徒,虽然你们是外邦人,但如今你们不要再像外邦人那样行事。修订版显然把握了这个重点和精神。保罗实际上是说,请注意,你们这些外邦人的基督徒,你们不要再像“其他的”外邦人那样行事。所以在这一方面,外邦人可以分成两组——已成为基督徒的外邦人,和仍然保持原状的“其他”外邦人,就是非基督徒的外邦人,不论我们的版本中是一般的外邦人,或“其他的”外邦人,指的都是同一件事。不过“其他的”一词多少有助于强调基督徒信主以后那令人瞩目的改变。换句话说,保罗用的每一个词,都在提醒以弗所的基督徒,他们和从前再也不一样了。这是他们起来唱诗赞美神的地方。“瞎眼今得看见。”从此不再瞎眼!感谢神,福音使我们得以那样说,从此我们有了新的开始,新的起点,新的人生!

那么我们从此不再作什么呢?我们必须禁止自己作什么?使徒在这里告诉我们,其他的外邦人行事的方式;他用了一个颇醒目的句子,“存虚妄的心行事。”这句话将当时异教世界那种未更新的可怕情景呈现在我们面前。我觉得他的描述真是叫人触目惊心。我们读到这里,很自然会想到保罗在第二章一开头所说的话,“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指福音尚未临到的时候;请注意接下去使徒如何重复,“他叫你们活过来;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此处我们正研讨的第四章里,他仅仅是在重复前面说过的话吗?不!当然意思有重叠的地方,但是此处与第二章开头的那段话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第二章是他对外邦人未更新的生活、对异教世界所作的客观描述。此处他则是对那种生活作一番内部的、心理方面的分析。第二章是概括的描述,此处是解析、分辨、讨论,指出这一切的来源和根由。此处对未更新的生活之分析,其精辟是圣经其它地方难望其项背的。当然也有几处足以与它媲美的经文,例如罗马书第一章第十八至三十二节,堪称是保罗另一个经典之作,对当时异教世界的生活和观点有非常精彩的描绘,值得我们一再细读。另外在哥林多前书第六章第九至十一节,以及使徒行传第十四和十七章都有类似的分析。这些经文都极具意义和重要性。此处这一段话,对于没有基督的人所过的生活,描述得淋漓尽致。其实这一切尽都包括在“虚妄的心”这句话里了。

我强调这件事,不是出于神学或学术上的兴趣,也不是因为我对于有关人类本性和行为的心理学感兴趣。我同意这些很吸引人,但是我要你们留心这些事,并不是因为我对理论的东西兴致特别大。尽管这一类对古代事物的研究本身饶富趣味,但我并未被其吸引。所谓的考古学家会引导我们去研究人的行为和举止,调查文明的演变,探讨过去究竟发生些什么事;从他们纯粹理智的立场看,这些是极动人心魄的。我此刻停留在这一点上,绝对不是出于这样的动机。我所以急切地要你们注意这件事,是因为我觉得这段经文非常贴切地描述、分析、解释了现今世代一些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使徒教导的原则是放诸四海皆准的,我认为我们这世代的光景之所以如江河日下,其中一个原因是,现代人未能明白这些原则的真实性。我们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不只是从其中观察将近两千年前以弗所的异教社会,并且可以看到如伦敦、纽约、巴黎等现代都市的缩影。

这些事是不会改变的,这些原则可以垂诸千古。因此我们若真的关心世界和社会的景况,我们的首要之务就是明白使徒的教训。常常有人批评我们这些福音派信仰的基督徒不够实际。他们说:你们花太多时间讨论圣经和彼此交通,可是却对外面的世界不闻不问。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除非我们开始明白圣经的教训,我们无法采取任何行动。只有明白圣经,我们才能行动。任何机构若不从这一点出发,就注定要失败。这正是许多“纯道德”社团的悲剧。它们有的已经存在了将近一百年之久,尽管活动频繁,社会上的情况却仍然每下愈况。为什么?因为它们忘记了使徒的原则。

在这卷书信里,使徒让我们看见他所描述的邪恶生活是如何开始的。他在详细描述之前,先指出为什么人会过这样的生活。换句话说,保罗在此处声明,若缺乏敬虔,就不可能有道德存在。我觉得这一句经文囊括了过去五十年我所提出的一切问题。我们的国家里有一些善良的人,他们非常看重道德;但他们对敬虔却没有兴趣。追根究底说来,没有敬虔就不可能有道德。过去的半个世纪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如果我们回到一百年之前,会发现当时强调的是敬虔,而道德是由敬虔衍生出来的。现代人却说:道德最重要,我们不再需要敬虔了;我们也不信超自然的事,我们不信神迹,不信基督是神的儿子——他不过是一个伟大的教师,所以我们必须把一切与神有关的事摒除。他们真的这样作了。他们以为可以只保存道德而摒除敬虔。但是你看见后果如何。虽然你受了教育,得到一切装备,但是这一切后面若没有敬虔,早晚道德会崩溃。现今世界的光景是最好的说明。因此使徒在这里关心的不仅是外邦人的生活方式,他更关心他们这样作的原因何在。这也是我们今天的情形。一切良善、有思想、有高贵心灵的人,都会对现今世代的情景心生警惕。道德的逐渐式微是有目共睹的。显然一般有水准的人都对此表露深切的关心。但最重要的问题是,这情形是怎么发生的?有没有解决之道呢?

当然到了今天这种地步,最徒劳无益、最愚昧的事,莫过于单单谴责魔鬼。那是最容易作的事;我们在报纸上、街上都可看见此现象。人们对眼前的光景感到厌恶,就掉转过头说:多么可怕!多么触目惊心!这样作显然是于事无补的。福音的责任不只是谴责,不只是限制。福音是用一种特别的方法彻底对付现况;那就是传讲使生命更新的福音,传讲神拯救的大能。即使是最绝望的情况、最棘手的问题,福音都能对付。这就是整个新约的要义。这也是我们暂时停留在此,谨慎思考这些事的原因。这是现今社会惟一的希望。让人们尽量照自己的意思去发展各种教育、道德、社会机构吧!他们不能触到真正问题的核心。你可以成立戒酒协会,发动道德运动,组织道德会议等各式各样的事,但却未真正对付当前的光景。魔鬼是在人的心里工作,只有针对人心的信息才足以解决问题。那么使徒保罗怎么说呢?让我们跟随着他的思路往下看。

他把这件事分成三部分。第十七节是概括地论到人的光景——“存虚妄的心。”第十八节告诉我们引起虚妄的原因。他在第十九节提出虚妄的后果。首先我们来看他所描述的一般状况。“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这是什么意思?他所谓的“心”是指什么?我们必须弄清楚这一点,因为我们会直觉地以为这是指人的智能。其实他不仅是指智能,因为他在下一节(十八节)也提到了智能,他说“心地昏暗”。所以他此处说到“心”时,并不是只想到智能和悟性。这里的“心”有更宽阔的意思。他是指包括了情感在内的心灵。它指的是思想、意志、情感。它包括了理智、悟性、良心、感情。事实上它指人的整个灵魂。圣经中有许多地方用到“心”一字时都是这个含义,用来形容人的整个灵魂:理智、情感、良知、意志,整个性情。用另一种方式说,它是指外邦人对人生的整个观点,他们对自己生命的反应,和他们的生活方式。

心!整个性情!保罗告诉我们那些外邦人是存虚妄的心行事。让我用另外一个词来说明“虚妄”的意思,那就是“空虚”。修订标准版(Revised Standard Version)翻译得很恰当——“存无效的心行事”。完全空虚!绝对无效!使徒用的这个字原来的意思是“未达到目标”。因此它是指一件东西缺乏目标,毫无方向,飘邈无定,当然最后的结果是徒劳无益,一事无成。这是使徒对外邦人生活的概括描绘,把它用在现今的世界也极为贴切,这正是今日许多人生活的写照。伦敦的生活!特别是所谓上层社会的生活!他们说:这才是生活!使徒说这一切都是虚空的、无效的、没有目标的、完全无意义的。他说得对吗?

我们当然可以证明他对古代世界的描述是正确的,若将其运用在现代生活也一样真实。它精确地描述了现代人离开基督时所过的生活。那种生活无法把你带到任何地方,它永远不能使人满足。看看古代的世界!也许你会说,那些伟大的哲学家又如何呢?是的,让我们公平一点,来看看他们。在阴暗的生活里,也会有偶现的亮光。在黑暗的时代,那些伟大的哲学家就好像一束光芒。但是光芒能引致什么呢?那些哲学家以学者的风范高谈真、善、美。那是他们最热中的主题——寻求真,寻求善,寻求美。真善美就像奇妙的光芒!可是它们能带给人什么?这是使徒所提出的问题。到底目标在那里?它们能把人带到想要去的地方吗?不,保罗说它们是没有目标、全然虚幻、毫无意义的。他说得对不对?我们不妨来测验一下哲学。从宗教的角度看,哲学能带给人什么?我们从保罗在使徒行传第十七章里对雅典人的描述看到,他们对宗教、神、敬拜颇有兴趣。他们大谈“第一因”,亦即开天辟地的源头;他们也论到“无源头的起因”;他们热心寻求神,甚至为“未识之神”建立祭坛;他们寻求宗教上的解释。可是结果如何呢?即使在世俗的记载里,你也会发现他们与圣经所说的情形不谋而合。他们中间大多数人是无神论者,根本不相信神;有些则是泛神论者,相信神存在于万物中,万物都是神。还有一些人是多神论者——火星、水星、木星都成了神。你可以在使徒行传看到他们的踪影,第十七章提醒我们,人们为这些神祗盖了宏伟的庙宇。保罗说:我在你们的城中游行的时候,得到一个结论:你们非常敬畏鬼神,整个城中殿宇林立。多神论!他们是伟大的哲学家,热心寻求神。这些把他们带到那里?空虚!他们仍然不认识神。保罗说:“你们所不认识而敬拜的,我现在告诉你们。”在他们无知的心里,这一切都是徒然无效的,无法把他们带到他们所热中的宗教里。

那么那些较有知识的人呢?答案也一样。他们也无法满足。他们对人、对生命、对活在世上的目的之了解都是一片茫然。他们对历史和历史的问题颇感兴趣,但他们是从循环的角度来看历史。他们说,历史其实都是在兜圈子,没有进展,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也许在你的意向里,你是在往上发展,但是你很快会发现自己是在往下走。换句话说,每一件事都是循着一个无间歇的轨道前进。这是他们的历史观;他们从未有过圣经的观点,就是看见那遥远的神圣事件,整个宇宙是由其发源的。传道书第一章说得好:“虚空的虚空,”“已有的事后必再有。”“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为什么?海水被太阳蒸发,变成云,下雨时又流回江河——“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不过再一次证明历史的循环。

那么死亡又如何呢?他们对死的观点是什么?这些伟大的哲学家如何看待死亡?对他们大多数人而言,死就是终点,坟墓是人的归宿。有的人相信灵魂轮回说。另外也有人认为人死后的状况是难以捉摸的、模糊的、不确定的。你读希腊神话,就会发现此言不虚。人死后就无止境地在一种阴暗、漆黑、不见天日的状态下游走,而他们所有的感情仍然存在。悲惨!这就是他们对死亡、生命、死后情形的看法。

他们在道德上又如何呢?仍然是一败涂地。请读罗马书第一章末了的部分,那里纪录了当时活在道德的阴沟和贫民窟里的人,其污秽和虚假实在令人难以想像。保罗形容那一切都是无用的、空虚的、茫无目标的。此外那些领头的哲学家往往在道德的堕落上也是领头的。有些最伟大的哲学家公然歌颂同性恋,以哲学的用语替同性恋自圆其说。你也许听到现代的哲学家说,我们不需要基督,有柏拉图(Plato)、苏格拉底(Socrates)、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就够了。你不妨读一读这些哲学家的作品,他们用特有的方法替许多扭曲的事辩护。结果自然是社会上的自杀率节节升高,到了值得警觉的地步。

因此历史上尽管有这些闪现的光芒、耀眼的智能,对真、善、美的追求,人生还是空虚、空洞、毫无意义可言。不只是基督以前许多世纪的所罗门在传道书这样说过,再回到使徒行传第十七章,看看雅典那些博学的斯多亚和以彼古罗两门的学士,他们聚在一起讨论这些事。圣经记载他们“只将新闻说说听听”。有什么最新消息?现在最流行的东西、服装是什么?不仅是服装,而且也包括最热门的知识、思潮、观念,和哲学。他们总是追逐时尚,走在时代的尖端。这等于承认了自己的空虚,一无所有,只是兜圈子,看起来很忙碌、兴奋,但最后得到什么?什么也没有!不了解生命,不知道如何生活,不明白死亡,在死亡与坟墓的后头没有任何盼望。“我们就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要死了。”别的事有什么意义呢?那就是古代异教世界的生活。

我要奉神的名问你,这岂不是现代生活最佳的写照吗?充斥着电视、电影、醉酒、赌博、声色犬马的生活,但是这里面究竟有什么意义?对你的灵魂有什么益处?对你作为人的身分有何帮助?它教了你什么有关人生的功课?它把你领到何处?只会带给你空虚,别无其它!“存虚妄的心”,空虚,没有目标,没有意义!尽管我们精通世故,尽管这段话写成以后已经过了将近两千年,但它依然适用于今日。我们不要被四周的俗丽展示所愚弄,在那一切有关艺术、知识、复杂的言谈里头,究竟有什么实质的内容?看看那些热中于此种言谈的人,他们拥有什么?一无所有!这一切都是空洞的。他们为了艺术而谈艺术!那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吗?那样可以提供方向吗?可以建立人的灵魂吗?可以提升道德吗?可以为失败的人带来希望吗?当然不能!他们自己都没有这些,所有的都是假相。人生不是一个循环,好像卫星那样不停旋转。人生可能在任何一点就骤然止步,文明也可能突然崩溃,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没有基督的生命永远是空虚的、无意义的,它会掏空你,最终只剩下一个空壳子。它使你筋疲力尽,一无所靠,一无可夸,一无盼望。

总而言之,使徒告诉我们,我们不再被这种观点和心态所控制、所影响。你们已经重生的人,当你回顾往日的生活方式,你还会心生眷恋吗?世界还会吸引你吗?那还是你的人生观吗?使徒说:那一切都是空虚的,没有目标和意义的。“所以我说,且在主里确实的说,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感谢神,他打开我们的眼睛,使我们得看清世界的本相,和它的虚浮荣华。使徒约翰说:“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是信心和福音,打开了我们的眼睛,使我们看见这个世界和它的心思、生活方式、观点都是虚妄而无意义的。感谢神,因他无限的恩典,将圣灵的光照射在我们心里,赐给我们悟性。感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