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黑暗与光明

卷五 光明与黑暗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所以我说,且在主里确实的说,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他们心地昏昧,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都因自己无知,心里刚硬;良心既然丧尽,就放纵私欲,贪行种种的污秽。”(弗四17~19)

我们已经看过使徒所记录的外邦人的生活,他们是尚未相信、尚未跟随主的人。我们也看到那种生活的特色是内心虚空、茫无目标、一事无成。那就像一个泡沫,看起来很美丽动人。看看它的形状,是一个完美的圆圈;再看它的色彩,包括了彩虹所有的颜色,是那样鲜艳悦目。可是眨眼之间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它不过是一堆空气而已。那就是当时人的生活,是一种泡沫式的生活,表面或许美丽迷人,里面却空无一物。一旦泡沫破了,你就两手空空,什么也没剩下。“存虚妄的心。”

然而保罗并不满足于只概括地指出这一点来,他在第十八、十九节继续加以分析,特别让我们看见,为什么人们会去过这种生活。他清楚而详细地指出,这种心态和观点的产生,是由什么导致的。我们不得不同意,他不仅详实地描绘了古代异教社会的生活情形,更正确地勾勒出今日大多数人的生活。我们心中必然会问,是什么导致人过这种全然空虚、无意义的生活?它给人一大堆应许,却无一应验。是什么导致人类被这种生活吸引,而向往去尝试?

使徒在这里为我们提供了答案。我必须强调,我要你们注意这些,并且详细地观察保罗的分析,是因为他这番话仍然适用于今日。毫无疑问的,人们过这种生活是因为他们从未弄明白它的本来面貌。撒但最得意的精心杰作就是使那些受他奴役的人过于忙碌,以致无暇思想。稍后我们也会看到,即使他们停下脚步去思想,撒但也会拦阻他们作任何直接、正确的思考。此处我们看见的是一个非信徒的写照。保罗从知识和心理学的角度,对非信徒的生活作了极精辟的分析。我敢断言,再也没有别的作品能产生如此精彩的分析了,这段文字的深刻和清晰,是其它文学作品所难以匹敌的。你若对心理学有兴趣,必定能在这一段文字中找到心理学的踪迹。以弗所书的这段经文堪称是一段心理学的分析。

这是何等的情景!“他们心地昏昧,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都因自己无知,心里刚硬。”这不仅是两千年前外邦人的光景,也是如今这些聪明、世故的现代人之光景;现代人常常嘲笑基督教,愚弄基督徒的信仰,而以自己的学问、知识、智力夸口。这是他们的写照。我们一一探讨这段经文,就会看见这正是现今那些以自己的才能、学识自夸的人之素描。

第十八节一共有四个短句,每一句都是整个描述的一部分。它们可以分成两组。第一组的两个短句是描述一般的情形,第二组其实是在解释第一组里的第二句话,我们要格外留心。我们现在就来仔细分析。那些心里虚妄的人是处于什么地位?使徒提到两件主要的事。第一,他们心地昏昧;第二,他们与神的生命隔绝。然后他立刻在第二组中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们与神的生命隔绝。原因有二:首先他们因无知而忽略了神的生命,其次他们是盲目的,或者说他们的心是刚硬的。所以第二组的句子实际上是解释第一组的第二个短句,就是解释他们与神生命隔绝的原因。第二组的两个短句又奇妙地与第一组的第一句连结在一起。这些人为什么无知?为什么心里刚硬?答案是他们的心地昏暗了。次序是这样的:由于他们的悟性昏昧,因此他们被无知所充满,心里刚硬;无知和刚硬使他们与神的生命隔绝。这种分类是有其必要的,因为如果我们说,第二组的两个短句是解释第一组的两个短句,就难免有误。我们不可说,他们的心地昏昧是因为他们的无知。这样说是本末倒置。他们无知是因为他们的心地昏昧。所以基本的论述是:心地昏昧导致无知,使人心里刚硬,显然是这两个原因导致了人与神的生命隔绝。让我们来观察这一段有关非基督徒的描述,看看它具有什么意义。

沙士比亚(Shakespeare)对这个空虚、无目标、无益的人生也有深刻的感受。他写到有一类人,花费大半生“追求泡沫似的名声”,即使“在大炮口中”寻求也在所不惜。在这个浮华世界里,总是有人汲汲寻求某一类的名声——不管是知识方面的,智力上的,艺术或行政管理方面的,或英勇行为等类的名声——都是“泡沫似的名声”。为了达此目的,人们不惜冒各种危险。他们这样作,是因为他们的心地昏昧了;这是惟—的解释。那么保罗所谓的“心地”又是什么意思呢?从上下文看,他特别是指智力。稍早我们探讨第十七节的“心”字时,曾经指出那里的“心”是一个包含甚广的字,它不但包括人的理智,也包括感情和良知,也就是整个人、整个灵魂的活动。然而此处的“心地”则是指悟性,换句话说是指智能,那是与感觉和情感相对的。我非常佩服保罗所作的分析,真是完美极了。他详细地触及人的每一个部分;先提到整体,然后一一分析个别的部分。他说,这些人的心地昏昧,他们的智能是瞎的。这是何等可怕阿!好像有一层阴暗的幕,笼罩在那些非信徒的心上。

这是使徒的主题,实际上也是整本圣经的主题。请注意他如何在哥林多后书第三章里,将信主的犹太人和不信的作比较。他说:不信的人不论是犹太人或外邦人,他们的心上都蒙着帕子;他们的悟性和心思被蒙蔽了,所以不能明白。使徒接着说:结果是犹太人即使每个安息日在会堂听人读旧约,也一点都不明白;他只听到许多词句,却无法把握个中的精髓。使徒说:有一层帕子蒙住了他们,他们以为自己明白真理,花大把时间去讨论、谈论,却不知所云。为什么?因为有东西拦阻在他们和真理之间,使他们看不清楚。然后在哥林多后书第四章,使徒说得更具体。他提到自己是传福音的,是使徒,可是并非每一个人都相信他所说的,所以他这样说:“如果我们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灭亡的人身上。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基督本是神的像。”被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这也是另一种方式说他们的心地昏昧了。

综览整本圣经,你会发现圣经论到罪中之人和在基督以外的人时,也都是这么说的。圣经描述人们所过的生活,然后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那样生活?只有一个答案:他们在心思上、在智能上、在悟性上失败了。人类最高层次的能力变得模糊了、盲目了;由于有一层幕笼罩着他,使他看不见;他被阴暗所包围。但是让我从神学角度看。人类堕落造成的最可怕后果是他悟性上的蒙蔽。这是圣经对于人类和世界为什么会落到现今光景所作的解释。神最初造的人是完全的,他赐给人各种惊人的能力,使人类管理宇宙和受造物。可是今天人类的情景却截然不同。为什么?因为人犯罪,堕落,悖逆了神。堕落对人和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极严重的后果;其最可怕的是它对人心造成的影响。它使人的心地昏昧。

圣经在描写非信徒时,用的最频繁的词就是“愚昧”。罪人是愚昧的。一个愚昧人缺乏悟性,他作法拙劣,是因为他不知道还有更好的方法。他作事错误百出,从不加以思索。你会说:这人多么笨呀!要是他多花一点脑筋想想,就不会落到这个地步了。他就是缺乏理解力!圣经也是这样说到罪人和非基督徒。只有愚笨的人才会在心里说:根本没有神。当然啦!因为他不明白。听听保罗在罗马书第一章对罗马人说的话,他在那里作了类似的分忻。他说:人类的问题是,虽然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受造物本身就在向人述说有关神的事,人一开始是敬拜造物主的,如今他们却敬拜受造之物。为什么?他说:因为他们“无知的心就昏暗了”。他又说:他们“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我要提醒你,这是现今世界的整个写照。

保罗又用了另一个字,形容不信之人的光景是昏暗的。他们白日也行走在黑暗里,在阴影中四处摸索。看看新约一些典型的表达法。马太福音一开始告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诞生是应验了先知以赛亚的预言:“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发现照着他们”(太四16;赛九2)。不妨想像人类坐在黑暗里,一直企图寻找一条出路,却始终徒劳无功。最后他们只好绝望地坐下来。这句话有一点讽刺的意味,“坐在黑暗里的百姓,”——没有亮光,没有知识。他们就是无助、绝望地坐在黑暗里。最后人类看见了一道大光,那就是福音。或者想想使徒一再使用的对比和比较。他写信给信徒时说:请注意,你们不应该再过那种生活:你们不再属黑暗,乃是属光明的。黑暗之子与光明之子!黑夜与白日!圣经总是把罪与黑暗相提并论。

主耶稣自己这样说:“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约三19)。他说:问题出在他们爱黑暗过于爱光。参考使徒保罗在往大马色的路上所发生的事,他使用这一类的词句也就不足为怪了。主耶稣当时呼召他去向犹太人和外邦人作见证,并且给他一个特别的使命,“要叫他们的眼睛得开,从黑暗中归向光明”(徒二十六18)。传道的职责,福音的整个内容,就是叫人的眼睛得以打开;不是要取悦他们,使他们欢笑或流泪;乃是要打开他们的眼睛,使他们离开黑暗,归向光明和知识。这是使徒所蒙的召。记得主耶稣描述他自己是世界的光——“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八12)。

我引用这几处经文,是为了让我们看见,这是圣经所描述的不信之人的光景,他们是在黑暗中的人,是眼瞎的,他们的心昏昧了。我们都不知不觉援用了圣经的例证,对不对?例如我们称非洲是“黑暗大陆”。那是我们形容无知的人和异教徒时所用的词——黑暗大陆!卜维廉(William Booth)那本著名的书《英国最黑暗的一刻》(In Darkest England)说得一点没错,他写的是维多利亚时代,那时的黑暗正与他的书名——《英国最黑暗的一刻》——相符。救世军就是从那时产生的。

我们必须记住,这也适用于今日任何不信主的人。那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哲学,不论它们是如何精深、巧妙、灿烂,最终还是一事无成。使徒告诉雅典的哲学家,他们的生活不过是不断的追求和不断的落空,他们“寻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尽管他们头脑一流,满腹学问,可是他们找不到神。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以及其他的人从未找着神;他们仍然在黑暗中结束一生。我一直很喜欢引用德国哲学家和诗人歌德(Goethe)的话。他是一个卓越的知识分子,但你记得他临终时所说的话吗?那是他留下的最后几句话之一。他说:“多一点光!”他说他需要更多心灵的亮光!他终其一生在思想、分析、讨论——一个出色的哲学家!可是他仍然在黑暗里结束一生。他自己如此承认——“多一点亮光!”另一个远不如他出名的人也作了类似的宣告,这人名叫威尔斯(H.W.Wells),他最后一本书叫《心灵的极限》 (Mind at the End of its Tether)。他一生信靠自己的心灵;到了晚年,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终于承认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立场究竟何在,他不能了解。他的心地昏昧!他当然不明白!他不相信圣经这本书。如果那些人能读一读旧约该多好!如果他们读过以赛亚书第六十章,就会在第二节看到这一点:“看哪!黑暗遮盖大地,幽暗遮盖万民。”它精确地描述了人堕落以后心灵的情景;人的心成了昏昧、盲瞎的,不能作正确的思考,不能思想属灵的事。所以他们视属灵的事为愚昧的,并且嘲笑、忽略那些事。

但我认为最可悲的是,他在这样的光景中时,仍然不断以自己的智能和悟性夸口。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注意这个问题。我很难想通,为什么今天有这么多基督徒因为很多知名的知识分子不肯相信接受基督教信仰而感到烦恼。那些人嘲笑、讽刺基督教,在报章杂志上撰文攻击基督徒的信仰。有的基督徒因此大感困扰、担心。我很难明白他们为何这样烦恼,因为他们如果读过前面引用的以赛亚书那节经文,就不会感到惊奇了。不信的人其心地是昏昧的。他们以智能夸口。当然啦!他们说:我不是一个基督徒,因为我有头脑;我可以思想,我不会轻易被那些感性的东西所动,我也不容易被人洗脑。我能控制目前的局面,我是一个富理性的人,我能作逻辑性的思考,因此我不是基督徒。那是他们的立场。你可以由此看见这是撒但的拿手好戏,他最擅长的就是欺骗人。他成功地迷惑了这些人,从头到尾他们看不见自己的问题是出在智能上。我觉得这真是可笑!希腊哲学家的主要口号就是“认识你自己”!他们说,这是人生的整个艺术。对于这个口号我只能一笑置之,因为这正是他们最失败、最薄弱的地方。

今天的情形其实和两千年前并没有多大区别。哲学家并不认识自己,他们以为自己的聪明才智足以去发现神、围绕神、了解神。可是一个人若以为自己可以作到这一点,他就比愚昧人好不到那里去,他根本没有自知之明。人们现今还是这样。此处我要强调的是,这种心地昏昧的状况是存在于每一个非信徒中间的。不要以为这只是指那些文盲或未受过教育的人,它也同样适用于今天世上最博学、最文雅的人。他们的心思和悟性完全昏昧了。他们拒绝福音,是因为这种昏暗阻隔在他们的心和他们所观看的事物之间。

或许我用一个简单的例证可以把它说得更清楚。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那些所谓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对于基督教的嘲讽,和—般乡井小民所说的几乎无分轩轾。前者拒绝福音,并不出于他们的智力,因为后者可能不学无术,但所说出来的却大同小异。大哲学家长篇累牍地写出他们不信的原因,给人一个印象,好像他们的不信是理智思维的结果。可是那些在街角高论“我不是基督徒”的人,他也可以给你—模一样的理由。他会说:基督教只是虚谈,已经落伍了。他的用词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的论点是一样的。

这件事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注意。记得几年前我的一位朋友驱车带我经过北爱尔兰。他告诉我到了某个地点我们就可以看见苏格兰。后来我们终于到了那个地点,可是我却看不到苏格兰。为什么?因为当时起了大雾,我极目所至,尽是一片白茫茫。我的朋友不断说:“苏格兰就在那儿呀!”我却看不见。难道是我的眼睛有了毛病?或者我突然患了白内障或视神经麻痹?不!我的一切机能均正常如昔。可是我就是看不到苏格兰。原因何在?出在大雾上!我看不见苏格兰,这个事实并不表示它不在那儿。如果我坚持说:我不相信苏格兰就在眼前,我不相信苏格兰是可以目视的,因为我试过了却徒劳无益——那么你会如何回答我呢?你可能会说我是一个傻瓜,你说得一点没错!这就是非基督徒的情形。他们的心地昏昧了!我不是说那些学问渊博的哲学家头脑不够好,但世界上最优秀的头脑也无法穿透大雾,看清真相,因为黑暗的幕笼罩着整个人类,世界上最卓越的心灵此时都派不上用场了。

使徒在哥林多前书头两章也说到同样的事:“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为什么?因为他们会依靠自己的聪明;他们其实是被蒙蔽的,是盲目的。当主来到世上时,世界却不认识他。他们说:他不过是一个木匠罢了,“钉他十字架!”他们为何这样作?因为不认识他,“他们若知道,就不把荣耀的主钉在十字架上了。”那么我们怎么知道他是荣耀的主呢?保罗说:“只有神藉着圣灵向我们显明了;因为圣灵参透万事,就是神深奥的事也参透了。”“然而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一个人不管多聪明,若是他四周烟雾弥漫,他就视而不见,所以他们若不肯作基督徒,若讥笑道成肉身、神迹,和神人二性的真理,嘲讽赎罪、代死、神要刑罚罪等观念,你又何必感到希奇呢?他们说:这些是无可理会的,是不合乎理性的,我没法接受。对于这种说法,只有一个答案:你当然不懂!你怎么可能指望懂呢?岂不知你的整个心地是昏暗的?你整个本性被败坏了,无知的帘幕笼罩着你,就像笼罩着其他人一样。你的光景和世界上最微不足道、最低贱、最无知的人没有两样。我们基督徒不必为此感到讶异或困扰。感谢神,这是真的。感谢神,这不是一件只关乎智能的事。感谢神,现今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其地位和原始森林里的部落民族没有任何区别。在福音的事上,伟大的哲学家并不比异教徒优越。除非圣灵的影响力和大能临到他们,否则他们都看不见。然而感谢神,一旦圣灵来到,两者都看见了;不只是哲学家,也不只是异教徒,而是两者一起看见!再回到我前面举的例子。找一个举世闻名的哲学家,和一个不学无术的文盲,和我一块儿站在北爱尔兰,望着苏格兰的方向。结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视野茫茫。但是过了一会,云消雾散,阳光重现,我们三个人都看见苏格兰了。这与人的智能无关,而是直接涉及人的目视能力;人已经丧失了这能力,他的心地昏暗,这是堕落带来的后果。

从另一方面看,我们知道圣经常常用“光”来描述福音的果效。“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太四16)。前面我也引用过以赛亚书第六十章第二、三节,让我读完剩下的部分,“耶和华却要显现照耀你,他的荣耀要现在你身上;万国要来就你的光,君王要来就你发现的光辉。”再听一次保罗所说的:“那吩咐光从黑暗里照出来的神,已经照在我们心里,叫我们得知神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 (林后四6)。这就是了!就像光直接射入黑暗。

在这里我要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你是否相信这个福音?福音是你的一切吗?若不是,那是因为你的心地昏暗了。你以为自己知道、自己明白,其实你并不了解。人们不相信福音、不作基督徒,就是这个缘故。如果你已经是基督徒了,你是否对非信徒的问题了然于心?你对不信的配偶、儿女、父母是否心生不耐?你向他们谈这些事的时候是否会感到不耐烦?你是否因他们看不清真理而恨不得用力摇晃他们?那是因为你尚未完全明白:非信徒的问题主要出在他们的心地昏暗了。你可以向他们阐释真理,你可以争论、辩解,把真理清晰地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仍然视若无睹。这是因为他们的心地昏暗,他们自己也无能为力。

有一个故事可以清楚地解释这一点。那是关于皮特(William Pitt the Younger)的。他是英国最杰出的首相之一。他有一个从事反奴运动的朋友,名叫威伯福士(William Wilberforce)。这两位朋友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差异:威伯福士是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也是一位圣徒;而皮特则是一个挂名的基督徒。当时伦敦有—个非常出色的布道家,名叫瑟西勒(Richard Cecil),在英伦教会(Church of England)讲道。威伯福士很喜欢听他讲道,也一心盼望皮特能跟他—块去。可是他提出几次邀请,皮特都借故推辞了;他不是太忙,就是公务缠身。后来有一天,皮特终于说他有空了,下个主日可以一起去教会。威伯福士颇感兴奋,就不断为他祷告,求神光照这位朋友。礼拜天来到了,他们二人如约前往英伦教会。那天瑟西勒在圣灵的恩膏下讲了一篇极感动人的讲章。威伯福士觉得自己好像被提升到了天上。他浸浴在真理的荣光中,灵魂大得滋养,整个人被引到深邃的境界。他也不时想到他的朋友,不知道他的情况如何。散会以后他们一同走出教会;甚至还没有离开走廊,皮特就转过身对他的朋友说:“威伯福士!你知道吗?那个人讲的什么,我一点也不懂!”

我毫不怀疑从人的角度看,皮特要比威伯福士出色得多,他实在是一个头脑聪慧、能力超人的政治家。但是这些并不算数。瑟西勒所讲的从天上来的属灵真理,对他毫无作用!他一点也不懂,而且还感到无聊,恨不得早点散会。另一个人却大受感动,满有喜乐。你看出这中间的差异吗?昏暗!只有圣灵才能除去这昏暗。

那么我的重点何在?这些是我们基督徒想到非信徒时必须明白的。我们是否看出,问题的真正起因是,可怕的阴暗笼罩了他们的心地。不管我们多么努力想要助他们一臂之力,都徒劳无功。只有一个法子可以除去阴影,使浓雾消散,那就是圣灵的风。我们试过各种方法,几乎计穷,却仍然无法带领人信主。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人的心昏暗,罪使人陷于困境。只有一个对付的方法。保罗对哥林多人说,感谢神,我们得到了; “神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神藉着圣灵向我们显明了” (林前二9~10)。“我们所领受的,并不是世上的灵,乃是从神来的灵,叫我们能知道神开恩赐给我们的事。”如果任何人觉得这个题目很无聊,我前面讲的你一点也听不懂,那是因为你的心昏暗了,你被魔鬼撒但所控制,被邪恶和地狱的黑暗所包围。我建议你向神呼求,求他打开你的眼睛!

我也要对基督徒,就是那些已经看见并且享受这些事物的人再说几句话。你们的首要之务是,祷告求复兴,求圣灵降临在教会里,好叫我们的言行能使人看清真理。我靠自己是作不到的,我就像使徒一样,甚至更糟,“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我对自己、对教会、对组织、对任何事物都缺乏信心。没有任何人类的组织可以作到这一点,只有圣灵能。“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你是否每天为你的牧师代祷,好叫他能被圣灵充满,讲道大有能力?或者你认为这是他个人的事?我们是否求圣灵降临?是否为复兴代祷?我们都知道社会、国家、世界的情形,也不时谈论;但这还不够!我们不能依靠任何个人或团体。我们需要神的灵,需要复兴的大能,我们也被召去为此祈求。我们成为基督徒,只是因为神开了我们的眼睛,挪去了昏暗。这是所有人都需要的。使徒的话多么发人深省!“存虚妄的心行事;他们心地昏暗。”这些人虽然聪明机智,在媒体上发表谈话时口若悬河,写起文章来也洋洋洒洒,其实他们却是愚昧的。他们的聪明好像泡沫,里面一无内容。他们的昏暗导致盲瞎。你要怜悯他们,不仅指出他们的错误,还需要为他们祷告。最重要的是,求圣灵大有能力地临到,好叫他们的昏暗被除去,眼睛得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