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饶恕与被饶恕

卷五 光明与黑暗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弗四31~32)

使徒在第四章最后两节里,继续对以弗所人提出他的特别勉励,教导他们如何脱下旧人,穿上新人。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则,这个教义足以涵盖每一件事。使徒对行为本身并没有兴趣,他感兴趣的是行为能够表达和反映一个人重生之后所领受的新生命。第三十一节的勉励提醒我们他在第二十五节到第二十九节所给我们的勉励。他那里提到言语和生气等问题,有许多人会想:“使徒在这里是否又旧调重弹?”不!并不是如此。在某些方面他的用词或许类似,但其中还是有基本的差别。差别主要在第三十节,那里告诉我们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你们原是受了他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从第二十五节到第二十九节,保罗是从一般的角度看待行为,对行为提出了非常广泛的描述;但第三十节之后,他变得比较注重个人,较关心我们灵里的光景。我们不妨认为这两节经文是一种实际的解释,让我们看到若要避免叫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担忧,我们就应该留意些什么事。

首先请注意,使徒以前也采用过相同的方式。先是消极的部分,然后是积极的部分,最后提供我们一个理由,或动机、或论证。我们已经看过他在这些勉励中都是这样作的,所以我们最好也跟随使徒自己的分类法。他在第三十一节首先提出消极部分,“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这些触目惊心的字句好像一幅画面,描述出一个非基督徒的心态、观点,和内在生命。使徒在这卷书信中已经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不信的世界之光景;当然他的目的是让这些人看清旧生命的本相,使他们对此种生命生出厌恶,并进而摒弃它,永远离弃它。保罗说:脱下旧人,不要再与它的恶行有任何牵连,彻底将它革除。但是显然他又觉得有必要提到特殊的部分。我们也必须这样作。单单承认一般的罪还不够,我们也要承认特定的罪。只承认一般的罪,是有其危险性的。我们承认特定的罪时,就彻底解决了这些事。使徒藉着提供给我们这些清单来教导我们。

他先从“苦毒”一词开始。“一切苦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苦毒是灵里的一种状态。它表示一种持续的尖酸刻薄和缺乏友善。这是一种没有爱心的状况。他在任何事物里都看不到其优点,他总是吹毛求疵,凡触目所及的东西都认为是不对、有缺欠、有瑕疵的。俗语说:“黄胆病人看什么都是黄色的;”苦毒的灵就是如此。它总是把一些不堪的要素放入每一样事物里。由于这个人戴上了有色眼镜,万物都变成那个颜色了。使徒在很多地方提到这一点,例如提多书第三章说:“我们从前也是无知、悖逆、受迷惑,服事各样私欲和宴乐,常存恶毒嫉妒的心,是可恨的,又是彼此相恨。”我们不必留在这种光景中。我要提醒你,我们已经有够多的机会目睹这个世界所戴上的伪装、虚假、文饰。它看起来是如此融洽和善,事实上在那一切粉饰后头,除了苦毒就再也没有别的了。那是一再心怀不平地想到别人的错处而造成的,不管这个错处是真的,还是自己想像出来的。我们未重生的时候,本性里都是苦毒的;因此我们作了基督徒以后,就应该将其彻底抛弃。我承认有时候确实是有一些委屈的事,但我们若反覆思想,久久不肯释怀,就会生出苦毒来。换句话说,我们豢养自己的冤屈,一头栽进去,对它投以极大的注意力,明明想要忘掉它,却又不时有意无意地把它带回来,容许它再一次将我们推向苦毒的境地。当然这不必仅限于真实的委屈,很多时候委屈只是我们想像的,没有实际的凭据,可是由于我们的心已经变得苦毒了,我们的判断就有了偏差,我们继续培养它,结果心里就越来越苦毒。

苦毒表达了里面那种变酸了的生命;它拒绝相信任何人或事物中美好的成分;它总是相信坏的成分,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把每一件事里面荣耀的部分过滤掉,企图破坏每一件事。它面对一个美丽的东西时,不会去称赞那百分之九十九的美,反而立刻指出那百分之一的缺陷。我们都遇见过这种吹毛求疵、难以取悦的人。这种人为数还不少呢!我相信每一个传道人都能提出一分很长的名单。有些人从来不写信或当面谢谢你的讲道,而一旦你一不小心说错一句话,他就写信告诉你。苦毒的灵总是挑三拣四,却从未看到好的部分。我不打算将讨论就停留在此。

当然有很多人感觉自己有充分的理由作一个苦毒的人;例如在战争中有无数的人丧失了他们的丈夫或儿子。我们很容易了解他们心中的苦毒;但这并不能用来作借口;苦毒本身是不对的,他们不应该容许自己变得苦毒。他们固然受到生活的沉重打击,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变得苦毒、怨恨、尖酸。对他们而言,即使生活偶而也有明朗愉悦的时刻,但他们的表情就足以让你知道,他们并未真正享受其中的乐趣。在这个世界上,我所认识最不快乐的人就是那些心中苦毒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生活搞得痛苦不堪,同时也把别人的生活弄得一团糟。容许冤屈在心里滋生是一件可怕的事,不管那是实际存在的,或凭想像来的。保罗说:将这一切摈除净尽,因为这是属于旧人的、异教的,属于未重生的世界,不应该在基督徒里面出现。

再来看第二个词。苦毒总是表现在言语和行动上。所以保罗接着立刻提到恼恨和忿怒,这常常是行为后头的两股力量。我们已经讨论过这两个词了,我只要提醒你,恼恨是心里一种强烈的激动或震撼;而忿怒是内心较常态性的状况,它不像恼恨那样激烈,它比较稳定和规律。

恼恨和忿怒都会表达在言语上。保罗此处用了两个词,第一个是嚷闹。

嚷闹的意思是争吵;它包括了咆哮和暴力。我们都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人们在烈怒的状态下,往往不是彼此交谈,而是彼此吼叫,把嗓门提高八度。罪是何等可怕阿!这章经文对罪作了一个多么详尽的分析!但这是事实!这是人生!这种吵闹、吼叫、失去控制的情况,我们恐怕都屡见不鲜了。但这在基督徒生活中,不论个人或团体,都是不应该存在的。

还有一件事比嚷闹更糟糕的,就是毁谤。毁谤的意思是故意说一些残酷的话,以伤害其他的人。它包括造谣中伤,重复别人的闲话,以伤害某人。毁谤!这正是现代人生活的写照,也是今日世界的写照。其实历代以来一直是如此。我们从提倡进化论的人那里听到的无稽之谈,就是何等愚昧而邪恶!这个不信的世界两千年前是那样,现今也如出一辙。一点没有改变!想想充斥着这个世界的毁谤之言,以及它对人、对生命所造成的伤害!

使徒说:这一切的恶毒都当从我们中间除掉。其实毁谤一词就等于亵渎。因此这个教训是说:不仅我们论到神时出言不恭是亵渎,论到别人时出言不恭也一样是亵渎。毕竟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说别人的坏话就是某种形式的亵渎,因为你毁谤的是一个照神形像造的人。所以使徒说:这一类的事是与新人的身分完全不符的。

我必须再度提醒你,使徒在这里勉励以弗所人除掉这一切的恶毒。他并未说由于他们成了基督徒,这一切就自动消失了。因此任何一种教导若给你一个印象,以为你一旦成了基督徒,你所有的问题都会烟消云散,那么这种教导必然有误。使徒知道以弗所人仍然受到这种教训的影响。此外我们也注意到,他不是仅仅告诉我们他们为这些事祷告,求神自己挪去。你固然应该祷告,但别忘了保罗告诉以弗所人当脱下这些恶行,将其抛置一旁,我们也当如此作。这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甚至以此为讲道的题目也不是件愉悦的事;去面对这些事,省察自己里面有没有苦毒、恼恨、毁谤的灵,这本身并不好受;但使徒说:我们必须这样作!他说:除掉它们!斩草务必除根!这表示你愿意完全弃绝这一切,在基督里成为一个新造的人,让神的圣灵住在你里面。这些恶毒若仍然在我们里头,就会叫圣灵担忧,因为圣灵的果子乃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保罗说:所有与圣灵的果子相违背的东西都必须除掉。但是感谢神,他并未停留在此,他接下去就提出积极的劝勉: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

感谢神,使徒没有停在消极的部分,他进一步把我们带到积极的部分。正如我说过的,除非我们作到积极的部分,否则我们无法单单解决消极的部分。消除缺点的最佳方法乃是去培养优点。让我举一个简单的例证。一棵树的叶子因枯干而脱落,这不是因为有人去用力摇撼它,而是因为新的生命出现了,新发芽的叶子促使枯叶子脱落,好为它自己找一个空间。基督徒也是用同样的方法除掉诸如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恶毒等一类的事。新的品质发展出来之后,其它的就再也没有生存的空间,它们只有被挤压、被排除了。

我们必须仔细观察使徒教导的方式。我们读到“要以恩慈相待”。其实他是说:要“变得”恩慈。换句话说,他这里是暗示一种培养的过程。我们必须特意去培养这一类性情和对生活的态度,我们这样作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就会充满这些积极的品质,而再也没有空间容纳那些相反的品质了。请留意主耶稣基督自己对这一点所举的例子。单单把屋子里的恶魔赶出去,然后打扫清洁,这还不够。如果圣灵不进来,那么你赶走的邪灵又会回来,而且带回许多更凶恶的邪灵来。这是此处要强调的原则。这也是为什么道德最终不能成功的原因。我们活在现今世代的人,可以亲眼目睹道德的日益沦丧。过去一百年,许许多多的人背弃基督徒的信仰,他们说神迹、重生等等超自然的事都是没有必要的。他们说:“当然啦!圣经里确实有一些好的道德和伦理教训,所以我们可以保留诸如登山宝训一类的东西,而去除其它的部分;我们要道德,而且我们只教导道德。”结果呢?今日社会落到了不讲道德,甚至没有道德的境地。不!你不可能没有积极的东西而只去对付消极的部分。使徒说:要去培养它,争取它,花时间去注意它。换句话说,这个词让我们看到这不是自动就能产生的。你不是藉着一次惊天动地的经验就得到的。你是渐渐变成那个样子。你不可能突然之间除掉了苦毒,变成一个恩慈的人。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将我们所看见、所相信的真理运用出来的结果。

使徒在这里介绍了积极的教训。我们除掉了那一切可怕的事物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他以伟大而荣耀的基督徒名词向我们陈述出来。这些词句是多么奇妙,跟我们前面看到的真是有天渊之别。恩慈,温柔,饶恕!你再也找不到更伟大的词句了。让我们来一一思考。“以恩慈相待”这句话里的“恩慈”是什么意思?它当然是与苦毒相反的,但它还有更深的含义。这个词最初的意思是对他人有用处,有益处。所以它不仅是一种光景或状态,而是导致某种欲望的光景或状态。当然一个苦毒的人必然是袖手旁观,吝于施援手,对人一无用处的人。我们已经看过,苦毒总是在攫取、削减,但恩慈却是给予、付出,有益于人,乐于助人,它总是可贵的、有价值的。它的含义是对别人慈悲为怀。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告诉我们,“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要以恩慈相待!要培养这种慈善的灵和态度;不要总是挑剔别人,应该留意有什么事是你能加以称赞的。彼此相助!人生有时候是非常艰难、困苦、充满试炼的,结果一些人就会变得苦毒尖酸。不要再加添他们的苦毒,试着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分担他们的重担,解决他们的问题,了解他们的难处。这是恩慈的意思。总是要留心,看有什么机会能表达你的善心,助人一臂之力。

其次,使徒又介绍了一个名词——怜悯的心——这个词几乎不需要任何解释。记得他告诉我们,这些人在未信主之前是“心里刚硬”的;意思是他们的心变得刚硬,陷入麻木不仁的状况。本来应该是柔软平滑的心,变得像皮革那样硬;没有什么能感动和改变它;它使一个人拒绝对外面的刺激作任何回应或产生感动。使徒告诉我们,作为基督徒,我们的情形应该正好相反;我们应该变得柔软,或者采用一个较佳的翻译:“有强烈的怜悯心肠。”它要求我们变得善解人意,满有怜悯,充满爱心。古人认为肠子、或某一个器官是感情的中枢。例如耶利米就曾发生呼喊:“我的肺腑阿!我的肺腑阿!”他的意思是,他在灵里和感情上感到极大的痛苦。

我们如果要明白新约的用词,就必须将此铭记于心。例如保罗对腓立比人说:“我体会基督耶稣的心肠,切切的想念你们众人;这是神可以给我作见证的”(一8)。他的意思是,我以耶稣基督自己那种感情、感觉、知觉来想念你们。稍后他又说:“所以,在基督里若有什么劝勉,爱心有什么安慰,圣灵有什么交通,心中有什么慈悲怜悯……”(二1)。他再一次论到同情、怜悯、爱心,和谅解。彼得也使用过同样的词句,“总而言之,你们都要同心,彼此体恤,相爱如弟兄,存慈怜谦卑的心”(彼前三8)。“慈怜”的意思是心地温柔;你不能说:“生活已经够辛苦了,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着想,为自己活。再也无暇顾及他人了。”你必须将这种态度除掉。相反的,你应该有一个温柔的心,就是关心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同情人,对人存着怜悯和同情,你看到别人有这么多的痛苦,就不知不觉忘掉了自己的问题。

在现今世代,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呢?对我而言,现代生活最可怕之处莫过于人心的刚硬。我常常听到人们对今日医疗制度的抱怨。真正有爱心的基督徒医护人员似乎寥寥无几。病人往往被视为一个号码而已。实在很难想像,有人竟会这样对待有病的人:不向他们解释病况,或以后可能的病情发展,也不对他们说任何安慰和打气的话。他并不是一个实验用的试管阿!可悲的是医学领域的知识日新月异,对病人的温柔照顾和同情却日渐式微。我们很难明白为什么病人的情况对他们无关痛痒。这实在很可悲!人的生活变得硬梆梆的。专业变成了赚钱的方法,目的在使人能用各种方式享受人生;从前那种个人的关怀和同情都消失无踪了。这是今天社会的写照。我们真的因此避免了许多问题吗?我知道现今在社会上谋生太不易,社会形态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变,但我仍旧无法明白为什么有人能够善其身,完全逃避对其他人的责任,对别人的需要视若无睹;那是不信神的人所具有的态度,他们不关心别人,只顾自己享受。我们要警惕、留意保罗的话——“并要以恩慈相待。”

然后保罗又说到饶恕——这是与恶毒对立的。他说:“彼此饶恕。”意思是我们必须明白:人成了今天的样子是因为罪的缘故。保罗并不像很多误解基督徒信仰的愚昧人那样说:“人类本身根本没有什么问题。”这不是基督徒的信仰,这是一厢情愿的说法。基督徒的信仰总是实际的。保罗说:“有人亏待人,就饶恕他!”他并没有说:“你应该假装他们什么也没作;”那不是饶恕。饶恕乃是充分知道别人对你的亏欠,然后原谅他。那也是指忘记,我们要随时、自由地饶恕和忘记。只有基督徒能作到这一点,因为他现在能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冒犯他的人。从前他看到的是一个伤害他的人,如今他看这人则是一个罪的受害者,是魔鬼的牺牲品和魔鬼欺骗的对象。所以基督徒能够说:“他和我从前的光景一样,即使现在我里面仍旧有一些遗迹存在;我怎么有资格说我不能饶恕他呢?”基督徒透过教义和神学认识到这些,所以他就能对那个冒犯他的人生出怜悯。结果他就能饶恕那人。事实是,他的心已经对那人变得柔软了,他的观点已经变得仁慈了,所以他无可避免地饶恕了那人。

现在我们来到最后一段,那里提出了我们这样作的原因和主要的动机。使徒说:“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请注意“正如”一词。它的意思是,如果你肯饶恕,有恩慈,对人存怜悯的心,你就变得像神了。主耶稣也有过同样的教训:“你们倒要爱仇敌,也要善待他们,并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你们也必作至高者的儿子;因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路六35)。保罗说:要以恩慈相待,你若恩慈,就有神的样式,因为神“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我们岂不渴望像神吗?那是圣经的勉励。诗篇第一百零三篇也有同样的教导:“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医治你的一切疾病。”我们甚至不必回到那么古老的时代,使徒在这卷以弗所书中就说得很详细。我们在第二章读到,“然而神”——他与天然的人和在罪中的人是如此不一样——“既有丰富的怜悯,因他爱我们的大爱……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要将他极丰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施的恩慈,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所以保罗一方面勉励我们要以恩慈相待,一方面勉励我们要像天父的儿女,成为至高者的儿女,要完全,像天父完全一样。

使徒又用了第二个论证。他告诉我们要饶恕人。正如神饶恕了我们一样。请注意,他不是说:“你们要彼此饶恕,因为这样神才会饶恕你们。”不!他是说:“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这是已经成就的事。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那些明白神已经饶恕了自己的人,才有可能去实践使徒的勉励。其他人作不到!因此这里的问题是,你知道自己的罪已经蒙赦免了吗?有人说:“我怎么知道我的罪已经得赦免?”如果你想知道,让我给你作一个测验。你是否饶恕别人?你是否能饶恕那些伤害你、得罪你的人?或者从另一方面看:使徒的这个论证是否吸引你?你读到这些字句——“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的时候,你的感觉是否柔软下来?你是否觉得被融化了,愿意去饶恕别人?若是这样,我可以毫无犹豫地说,你是一个基督徒。可是如果你里面还有残余的苦毒存在,尽管听了这些荣耀的话语,你仍然说:“毕竟我是无辜的,这个人无权这样待我;”那么你最好检查一下你的信仰根基。我很难想像这样的一个人会是基督徒。

主耶稣在马太福音第十八章的比喻里也有同样的论证。前几章中我也曾提到它。有一个仆人欠他的主人一万两银子,他无力偿还,苦苦哀求主人宽限他一些时间。他的主人说:“好吧!你可以回去,以后再慢慢想办法还。”但是他一出主人的大门,遇见一个欠他十两银子的同伴,就掐住那人的喉咙说:“你把所欠的还我。”那人央求他说:“可怜我吧!再宽容我一些时日,以后我一定会还清的。”他不答应,坚持要那人立刻还钱。主耶稣对这种行为下了什么断语?他说:“你若是那样,就别指望神赦免你。”那个比喻的教训不是说:神赦免我们是因为我们先饶恕别人。但那个教训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明白饶恕真义的人,必然肯饶恕人。一个人若明白免去他一切罪债的神是何等怜悯、恩慈,他就不得不说:“我无法拒绝。”他的心被融化了,他也感到一种怜悯。“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他岂不是为你作了这一切吗?神为你所作的,你也不能拒绝为别人作。

最后,让我们来看神成就这一切的方式。他是在基督里作成的!这是神饶恕人惟一的方法。没有人能说,他是单单靠神的爱而得赦免。神在基督里,为基督的缘故赦免人的罪。他不是为我们的缘故赦免罪;不是因为我们里面有什么良善,或我们作了什么好事。“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基督是为罪人死,“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藉着神儿子的死,得与神和好。”我们得赦免不是出于自己,也不是因我们的功劳或里面的良善。神这样作完全是出于他白白的恩典;全是从神来;都是恩典,纯粹的恩典;我们本是仇敌,是软弱的,是不敬虔的、邪恶的,是罪人。然而神白白地赦免了我们。你和我也应该用同样的方式待那些邪恶、软弱。不敬虔、与我们为敌的人。

最重要的是,记住他所用的方法。“正如神在基督里”——在基督里——“赦免了你们一样。”神不欠我们任何东西,因为他的恩慈,他的怜悯,他的爱,他的恩典,他的恩惠,他的慈悲,他不但差下他的独生子来到这个罪恶羞耻的世界,甚至死在加略山上,好叫我们得蒙赦免。“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他把我们的罪都归在基督身上,并为此而刑罚他,使我们能因此得赦免。如果他为我们作了这一切,我们怎能拒绝去饶恕别人呢?这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基督徒,有一个很好的测验方法。我再一次提醒你,神如何在基督里,藉着基督的死,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他被埋葬在坟墓里,而使你得赦免,你的心是否因此而柔软?此刻你仍然对某一个人怀怨吗?你能饶恕一个深深伤害了你的人吗?如果你能,你就一定是基督徒。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让我奉主的名告诉你:你的罪已蒙赦免,你已经脱离了罪的捆绑。但是如果你仍然硬着心肠不肯饶恕,我只能对你说:只要你一直停留在这种状况下,你就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你已经得赦免了。一个知道自己蒙了赦免的人必然会有一颗破碎的心,他知道自己是一个大罪魁,神不欠他任何东西,然而神却为了他差下自己的独生子,来承担他所有的罪和不义;救恩是白白赐给他,而且完全是在基督里赐下的。

“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