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儆 醒

卷七 揭穿魔鬼的诡计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现在我们来到魔鬼的攻击中比较特别的、针对个人的部分。我们要讨论的这件事很可能是在教会情况正常时仍会发生在个别信徒身上的。魔鬼在破坏神的工作、攻击神的子民时,所用的伎俩真是无所不有。他有时从教会整体下手,有时针对信徒各个击破。他不在乎采取什么手段,只要能使个别的基督徒,或任何一群基督徒被捆绑、陷入愁苦之境,使他们破坏了对神藉着祂爱子所彰显那无尽大爱的见证,他就心满意足了。

有不少文学作品描述了我们基督徒所经历的「魔鬼的诡计」,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本仁约翰(John Bunyan)的「天路历程」。他在那里指出,一个人最初如何意识到自己的罪,逃离了灭亡城;他一直担负着极重的担子,直到他将一切重担卸在十字架前为止。可是他的麻烦并未到此结束。接下去的故事就是用生动的词句来描述魔鬼的诡计。本仁约翰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那些行经人生旅途时,与魔鬼的诡计苦苦挣扎的天路客。他的另一本书「圣战」(Holy war)和他有关「人灵城」(Mansoul)的整个教训也都类似。这是本仁约翰一贯的方式,用寓言向人们介绍魔鬼的诡计,好使他们预先有所警惕,可以整装备战。此外,三百多年前

的清教徒作品中对此主题也有不少着墨,其中以赛贝斯(Richard Sibbes)的「灵魂的冲突」(The Soul's Conflict)和「压伤的芦苇」(The Bruised Reed)二书最著名。此外伯顿(Robert Bohon)也写了一本书,书名是「安慰受苦的良知」(Comforting Afflicted Consciences)。当时许多作品和讲章都是以个别信徒生活中所显露出来的魔鬼诡计为主题。

关于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罗马天主教的作品中也有同样的趋势。尽管他们在其它方面有所缺失,我们还是应该留意这些作品,它们对于魔鬼和其诡计说得非常清楚。他们拥有许多所谓的「灵修手册」,其目的就是帮助教会的会友对付各样的难题。更进一步说,他们的整个论辩系统也多方论到这个特别的问题。过去既然有丰富的文学作品论及这主题,显示了使徒保罗警告以弗所人当防备的事,在以后的教会历史中也不断地重复出现。

另一方面,自从一八八O年起,基督教会,特别是福音派信徒中有一个非常惊人的事实,就是这一类的作品忽然减少,甚至消声匿迹了。原因何在?为什么清教徒时代特有的这些书忽然停止出现了?它们曾广为十八世纪福音大复兴时代的人阅读,并且一再复印;可是到了一八八O年以后,很多书开始绝版,被其它性质的书取而代之了。似乎没有人对与「执政的,掌权的」争战,对抵挡「魔鬼的诡计」有兴趣了。

我认为对这主题的兴趣所以会日益减退,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一种关于成圣的教训兴起,它不给这一方面的真理任何生存的空间。这一类教训只建基在一项原则上,而且不断重复,声称只有它能解决一切问题。整个基督徒生活被削减到「降服」「住在基督里」,至于使徒有关与魔鬼争战的教训则几乎完全被忽略了。我认为这种忽视也说明了现今基督教会为什么在灵命上如此肤浅。它代表人们未明白基督徒生活的本质,以及我们所面临的冲突,未看见我们绝对需要主自己能力的覆庇,需要一件件穿上神所赐的全副军装。

我还清楚记得一九四一年时我的朋友告诉我的事。他和他的妻子都是很好的福音派信徒。当时他的妻子在读一本很有价值的书——鲁益师(C.S Lewis)著的「地狱来鸿」(The Screwtape Letters)。这位太太觉得这本书非常「有趣」,而且很「荒诞」,这两位虔诚的基督徒显然对有关魔鬼诡计的教训非常陌生,他们读到论及这主题的书时,竟然把它当作一种笑话。他们以为这只是基督徒生活的漫画,作者的用意不过是为了娱乐大众罢了。可是鲁益师本人有过这方面的经历,他也饱读了这一类的书,包括本仁约翰的作品,他看清楚了基督徒生活中这一方面的意义。他知道基督徒活在世上时,这一方面的经历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可惜人们对此非常生疏,以致于把他呕心沥血之作当成娱乐小品。因此我们看见,我们实在迫切需要留心这方面的真理。

首先我们从一般的角度来看这主题,好认清魔鬼如何沿着某些路线攻击我们。新约有一些警告的字句,用来介绍这主题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也可以打开我们的眼睛,好看清魔鬼诡计的整个特质。第一个「警语」「你们务要儆醒」。主耶稣常常用到「儆醒」一词,使徒们也是。保罗写信给哥林多教会时说,「你们务要儆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稳,要作大丈夫,要刚强」(林前十六13)。「儆醒」一词立刻指明了一个非常狡猾的仇敌存在。任何军队在作战时都须设立哨兵,担任警卫工作,因为谁也不知道敌军会采取什么行动。你不能假定说,既然天色已暗,敌人就不会轻举妄动了;他们很可能趁着夜色,悄然掩至。所以军队里的哨兵必须来回走动,无论昼夜都须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同样的,我们个人若疏于儆醒,未提高警觉,很可能就会给魔鬼大好机会。很多人被魔鬼打败,就是因为他们在谈话中从不提及魔鬼。他们从不儆醒。他们说,「我已经得救了,一切都妥当了。我如今在基督里,安息在祂里面,我没有必要儆醒,祂会看顾我,我只需要定睛在祂身上就够了。」他们没有注意仇敌,也不担心魔鬼的诡计。他们不了解自己正身处一场剧烈的战争中,以为只要「安息」,就解决一切问题了,没有别的事该作了。结果当然是因为忽略了新约一再重复要人「儆醒」的勉励,而被击败、俘掳。

第二个警告是,要站在神的话语上。由于提摩太很容易在某些方面被魔鬼俘掳,所以使徒保罗特别小心地告诉他要读圣经,「这圣经能使你……有得救的智慧」(提后三15)。这是圣经不断的嘱咐,事实上新约每一卷使徒书信的写成,都是为了这场争战的缘故,好帮助人察觉并且击溃魔鬼的诡计。所以我们若忽略读神的话语,当然就会被打败。圣经警告我们魔鬼会用各种方式出现。圣经记载了魔鬼的阴谋,他的诡计,他的狡猾,你对这些知道得越多,就越容易在他一有动静时就一眼看穿,并且能够站稳了,抵挡他。所以读神的话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不勤于读经的基督徒特别容易陷入魔鬼的网罗。

我们可以在圣经里读到前面讨论的那些异端、邪说的起源,以及魔鬼引起的一切恶行。圣经也详细指出魔鬼如何用更个人化的方式引诱我们。圣经要我们「凡事察验」,不要相信每一种灵,乃要「试验那些灵」。我们若不读圣经,明白它的教训,就无法作到这一点。所以魔鬼会用各样诡计引诱我们不读神的话语。鲁益师的「地狱来鸿」并未论及这一件事,这是他美中不足之处。他书中的大魔鬼并未指示手下的喽啰们去拦阻信徒读经。但读经是我们最主要的兵器之一,稍后我们还会讨论到。

新约另外鼓励我们要祷告。主耶稣说,「总要儆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祂又说,「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路十八1)。你若不祷告,就容易灰心。使徒保罗说,「不住的祷告。」要常常祷告,不要停止。他说,这是使你继续撑下去惟一的方法。我们正在研讨的以弗所书第六章结尾部分也可以读到,「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并要在此儆醒不倦,为众圣徒祈求。」很显然的,新约告诉我们,我们必须祷告到这个地步,一旦忽略祷告,就等于把自己暴露在魔鬼的诡计之下。主耶稣自己花很多时间祷告。祂这样作是为了坚固自己,与神相交,从神得指示和亮光,并且在神的灵里蒙受祝福。所以圣经不断勉励我们祷告要恒切,不论合时不合时,都要不断祷告。

我要提的最后一个警语是「省察自己」。使徒保罗说,「你们总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也要自己试验」(林后十三5)。他的勉励是针对信徒的,可惜很多人未付诸实行。我们如今不再相信自省了。我们说,「你不该看自己,当仰望主。你若只看自己,就会陷入愁烦中。当仰望主,把眼光从自己身上挪开。」我们将会看到,忽略自我省察可能是导致基督徒生活失败最主要的原因。

如果魔鬼能使我们疏于儆醒,从他的立场看,就已经大功告成了。他若能使我们忽略读经,不去研读神的话语,明白神的话语,他就好办事了。他若使我们忽略祷告,我们就会灰心,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很容易就成了他的掳物。忽略自省会导致我们陷入老底嘉教会的光景。他们虽然自以为富足,一样都不缺,事实上他们却是「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他们未省察自己,他们不知道自己是瞎眼的,赤身露体的。没有什么比忽略自省更可怕了。所以魔鬼向我们施诡计,无所不用其极地在这些方面拦阻我们。

我们应该自问,我们如何将自己浸在自省的亮光中?我们是否儆醒祷告?是否勤于读圣经?是否省察自己?是否采取一种属灵的测试法来发觉自己所处的地位?任何一种教训若阻止我们采取以上那些行动,或只是敷衍了事地去行,都显明那是出于魔鬼的诡计。你若真正相信每天只要读几节经文,作一个简短的祷告就足够了,你就是还不明白魔鬼的诡计。那不是新约的方法,也不是历代以来众圣徒所推荐的方式。那只是一种肤浅的属灵幻觉——「我已经读了我的那一份,已经灵修了,可以往前走了……」却未意识到灵命的停滞,没有长进,和肤浅,这一类生命是很鲜明的例子,说明了魔鬼的诡计已得逞。他装成光明的天使前来,说,「够了!只要读一点就行了,别人连读都不读呢!你已经很不错啦!很多正常的基督徒根本从不翻开圣经呢!你每天读一点,就会一切顺利的。」由于你每天只读少数几节经文,他就说服你相信你已经真正读了圣经,知道神的话语了。任何事物若鼓励你只肤浅地去读经祷告,那必然是从魔鬼来的诡计。

让我们继续探讨魔鬼发动攻击的路线。这是策略的问题。在一场战争中,最重要的事莫过于研拟攻击路线了。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政府愚昧地中止了他们设在色当(Sedan)的马奇诺防线,忽略了从色当沿着比利时边界一直到海边的防卫工事,未明白历史上德国总是从北方突破那个防线南侵,而且还会继续重施故技。我们若忽略研究敌人的攻击路线,必然会遭致失败。

魔鬼有几条惯用的路线,他虽然很聪明,但在这方面却缺乏创意。他惯循的第一条路线是人的心智,因为从许多方面看,这是最重要的。他若能在心智方面欺骗我们,我们就可能在其它每一方面都出错,因为人的心智是他最崇高的部分。

此外,他也沿着经历的路线发动攻击。那是我们生活中另一个重要的领域,在那里我们不必在乎理智上的认知和真理的说明,只看重实用的一面。我们的生活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经验的领域——感觉,知觉,欲望,情绪,状况。这比心智的领域更基本,我们常常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用心智和悟性去控制它。若是作不到,就会惹出许多麻烦。所以魔鬼喜欢沿着我们的经验这条路线攻击我们。

第三条路线属于实际的领域——我们的行为,举止,所作的事,所不作的事。而我们实际作的事往往取决于我们的心智和经历。

明白魔鬼所循的三条路线是非常重要的。他不只限于一条路线。我们千万不要以为他总是循一条路线进攻。如果你只在一条路上设防,他当然会绕别的路前来。你若守着前门,他就会从后门进来。你若以为已经把他从前头窗子赶出去了,他就会从后头窗子溜进来。他会从各种可能的方向前来。难怪使徒说,「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这些势力不是一个,而是无数的。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我不厌其烦地一再描述圣经所告诉我们的这个仇敌之特质,人数,伪装的面目等等。他们是千变万化的。他们可以从任何一个方向,以任何一种方式前来攻击我们。我前面提到的三条主要路线又可分成无以数计的支线。

接下去我们要来观察魔鬼如何使用这三条主要攻击路线。我们仍旧试着作广泛的分类。首先,他在我们生活的这三个层面之间制造不平衡;其次,他使我们不是太过份注意,就是太过于忽略任何一方面。他采取的攻击方式使我想起某一家公司出售的汽车防盗锁,每一个锁的号码都有三千多种可能的组合。同样的,魔鬼只有一个主导的原则,在这原则之下,他可以变化出无止尽的花样。

我们先从第一条攻击路线开始——魔鬼施诡计,在基督徒的心智,经验,和实际行为中间制造不平衡。这是他最常使用而且也最容易奏效的方式。事实上,在对付异端、邪说、叛教、小派系时,我们可以看出每一种都是因为过份的、单方面的强调某一个理论或教训而造成的。很多纷争是肇始于心灵和理智上的缺乏平衡。所以魔鬼特别留意这一点;他有意产生不平衡。

基督徒生活中每一个领域之间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即使生理方面,我们也需要决定应该花多少时间和注意力在锻炼身体上。你若忽略身体,早晚你的心理也无法正常发挥功用。或者以现今流行的节食为例。你若要保持健康,必须有均衡的饮食——不可过份偏重某一类食物,应该每一类食物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其它方面亦是如此。要防御一个国家,你必须知道把多少兵力放在陆军,多少放在海军,多少投入空军,并且不时视需要而作调整。各兵种之间总是要维持某种平衡。我们的基督徒生活也是这样,魔鬼知道得很清楚,他千方百计要使我们失去平衡。

基督徒生活可以比喻作三条腿的凳子,你若想坐得舒服,不倒向一边,必须这三只腿都一样长。有些人特别注意心智,知识,我们称其为知识分子;他们只对思想有兴趣。除了知识,没有任何事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花许多时间阅读,研究,收集了大量的知识。他们企图贬低感觉和感情,也故意忽视实用的部分。他们并不否认实用的重要,但是他们太专注在知识上了,以致无暇顾及实用的层面。

历代以来魔鬼藉着制造「经院哲学」,在一般教会或个别信徒中间造成了不少损坏。我们若替教会史画一个图解会是很有趣的。或许在某一次大复兴中,圣灵大大浇灌,人们得着极大的亮光和领悟,奇妙的经验接踵而至。然后极端的情形似乎就相应而生,这时当权者就名正言顺的开口了:「我们必须有教导,必须控制情势的发展,必须使人的心灵被启明。」于是他们极力强调教训。不到一百年,你就会看见一种枯燥的、死气沉沉的经院哲学遍布各处,他们花上所有时间用来辩论细节和琐碎的事。一个完整的系统设立起来了,它是纯粹理智的;一切伟大的、活泼的教义都被硬生生的塞入了经院哲学的框框里,变得没有价值。他们可能以正统教义夸口,可是这整个系统是死的,没有对话的情形;基督徒没有被真理建造、感动;整个系统变成纯粹理智的东西。

这是非常危险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面临这种危险。很多人对基督徒的信仰抱着纯理性的观点。维多利亚女王的首相麦伯伦(MeIbourne)有一次说,「一旦宗教变得个人化,就走过了头。」这是典型的态度。去教会只是一种社交活动。当然,去教会也是敬拜神,可是你对这一类事不能看得太个人化。这也是十八世纪流行的观点。人们对于怀特腓德和卫斯理兄弟最大的批评就是他们太过于热心了。当权者声称,基督教信仰是世界上最高贵,最有次序的东西,那些循理会的人太过于热心了,所以当权者企图阻止那些被圣灵充满的神仆讲道。这也可能出现在我们中间。我们想变得很理智,结果却成了属灵的蝌蚪——只有一个大头,没有身子,完全缺少了基督徒生命特有的和谐。

另一个危险是,有些人把整个重点放在经历上;他们只对感情、感觉有兴趣。他们说,「看看这些人!他们似乎满脑袋知识,其实却一无用处。他们似乎没有感觉;他们总是谈论教义,好像在谈几何一样,一点也不受感动。他们为什么从不大声喊叫?从不宣泄情感?他们为什么一点感觉也没有?」这一类人认为,如果一次聚会中没有喊叫,或某种情绪激动的表现,这聚会就没有价值。答案是,感情是基督徒信仰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但感情主义却不是。魔鬼总是想使我们反应过度。前一段提到的那些人害怕感情泛滥,所以紧紧压抑住他们的感情,下面要提的那一组人也差不多。可是目前提到的第二组人则完全凭感觉——感官,知觉——来衡量他们的信仰。他们对解经没兴趣,也不想求甚解。如果他们感觉到什么,受了什么感动,就立刻宣称它是多么奇妙。他们只寻求感觉,并且以此为标准来判断一切事。可悲的是,这一类倾向常常受到鼓励,人们故意作一些事来激发这种感觉——唱歌,拍手,高声喊叫,以直接压迫情感,鼓动感觉。魔鬼就利用这种手法使基督徒失去平衡。它常常发生,真是屡见不鲜。我们都有可能失去平衡。

第三条路线是在实用领域里的。此处我们面对的是一些讲究实际的人,他们对神学、教义没有兴趣,对那些注意感情的人也存着质疑的态度。他们是实事求是的人,只看重实际作出来的东西。他们说,「对于世界的光景,你能作什么?或许你有你的理论,可是我只关心怎么去改善现状。」于是他们把整个重点放在实用,品性,行为,道德上。他们对阅读、研究教义毫无兴趣。他们认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乃是一个「有所为」的人,一个言出必行,品格高尚,广行善事的人。「纵目四顾,我们四周有那么多的问题,政客的表现令人失望,国与国之间纷争不断,这时高谈教义有何意义?为何不采取一些行动,作一番事?」所以他们花时间在「作事」上,以为这就是基督徒信仰的全部。

魔鬼就用这些方式来搅乱我们的平衡。圣经一贯的特色是平衡。随便拿一卷新约中的使徒书信来分析,都会发现它一开始总是一段充满感情和爱的问候语。然后是解释教训,提醒读者真理的不同层面。接着你会看到「所以」一词,下面就是运用的部分。这次序是很有规律的,也是圣经教训的一大特质。它顾及到人的每一个层面。所以我们若缺乏这种平衡,就与圣经的方式不符。

缺乏平衡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是,这个人完全未看见这三方面之间的关系,所以对这三方面也不会有正确的认识。你若对真理有正确的观念,你必然会有所感觉。你若没感觉,就是还未获得正确的观念。你真的相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祂为你身体破碎,为你流出宝血,好使你得赦免?你说你相信,你也接受代赎的观念,可是你却没什么感觉,那么你就没有真的相信。

当我「思量奇妙十架」时,发生了什么事?我难道只是冷静、理智地坐在那里,无动于衷吗?当然,如果我真正明白十字架的意义,我就会说

前我所有,尽看有损,昔日所夸,今觉鄙下。
爱既如此奇妙深厚,当得我心、我命、所有。

你若相信基督为救你脱离罪而死在十字架上,你还能继续犯罪吗?那是完全不合逻辑的。如果你感情上毫不为这真理所动,如果你毫不觉得应该采取任何行动,那么即使你说你相信这伟大真理,也没有什么价值。缺乏平衡显示了你未看清楚这三者之间无可避免的关系。

更严重的是,这显示你未降服在神救赎的方法前。神的方式是对付我们的全人,这是基督徒的信仰与异端不同之处。后者从不顾及全人,他们只对付人的一部分;任何虚假的教训都只论及部分。要测验你是否真相信福音,最周全的方法就是看福音是否触及了你的全人,你整个人是否涉及在里面。若不是,就必定有了差错;魔鬼用他的诡计打败你了。所以如果有人对我说,「我对自己的感觉没兴趣,」我会对他说,「很好,你所想的救恩只是你的,不是神的。」神要救你的心智,也要救你的感觉。若有人说,「我才不在乎我实际上作什么,」我也会给他同样的回答。保罗对罗马人说,「我们的旧人和祂同钉十字架」(罗六6)。为的是什么?「使罪身灭绝,叫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另一方面,若有人说,「我对神学、教义毫无兴趣,我也无意去辛辛苦苦地实行使徒书信中的那些教训。」我会对他说,「好吧!可是我必须告诉你,你这样作是在藐视、拒绝神的供应。你没有权利说你对神的话语没兴趣。神赐你心思、意念,你若拒绝使用你的心智去操练自己研读圣经,阅读任何能帮助你明白神话语的书籍,你就是拒绝了神的赐与,这是对祂的侮辱。」神救赎的方式是拯救全人,而不是一部分。我们无权东挑西选。神在基督耶稣里,要拯救人的心智,意志,悟性,感官,感情,经验,行为,每一样,甚至包括最后身体的救赎。我们若只挑一部分,就是侮辱神,回拒祂的恩赐,拒绝祂救赎的某一部分。

最后,缺乏平衡意味着我们使福音和神的名蒙羞。神的旨意是造新的人,照着基督的形像,在心智,经验,和实际行为之间有着完美的平衡。我们应当像祂,符合祂的样式。如果我们偏向一边,失去平衡,就会使神在基督里的工作受亏损,我们也无法使神的名得荣耀。使徒保罗说,「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整个人,全人都奉献给祂,事奉祂。我们若在这事上失败,不但给魔鬼留地步,也亏欠了神的荣耀。

我再说一遍,没有什么比救恩的完美平衡性更奇妙了。基督徒知道自己相信的是谁;他能够提出「心中盼望的缘由」。他以真理为乐,他在主耶稣基督里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在此同时,他也尽力成圣,因为神是圣洁的。他可以看见前头那存到永恒的荣耀,「凡向祂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祂洁净一样」(约壹三3)。既然魔鬼最主要的目标是破坏这平衡,使我们单单注意一方面,而排除其它的部分,我们更应该单纯地、全神地仰望主,效法祂的样式,用我们的全人事奉祂。